“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短歌行》里面的名句。这诗句中的杜康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至于到底谁是酒的创始者现在也没有定论,除了文献记载杜康造酒外,还有仪狄酿酒、尧帝造酒、黄帝造酒等等说法,但是以杜康造酒流传最广。
关于杜康造酒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夜里杜康梦见一位白发老者,老者告诉他,我和你有缘将赐给你一眼泉水,但是你得在九天之内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泉中,即可得到世间最美味的饮料。
第二天杜康起床后,果然发现门前有一眼泉,泉水清澈透明。想起老者的嘱咐,遂出门去找三滴血。
这找人也不容易,得合眼缘才行啊,这直到第三天才遇到一个书生,一见如故,吟诗作对拉近关系后,请他赐下第一滴血。至第六天,又遇到一个武将,骑着高头大马气宇轩昂,杜康说明来意,武将果断出刀慷慨献出第二滴血。及至第九日,眼看时间就要到了,杜康还没有找到第三个人,心里焦急万分。这时,看到街边有一个痴傻之人,虽不如意,无奈期限已到,只能用这个人的了。
回转后,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滚蒸腾,香气扑鼻,品之如仙如痴。因为用了九天又用了三滴血,所以杜康把这个饮料命名为“酒”。
因为有了书生、武将、痴人的三滴血在里面,所以,人们喝酒时状态也一般按这三个顺序进行:
第一个阶段,举杯同庆,礼仪周全,好似书生做文章一样有章法。
第二个阶段,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喝到兴头上,拉也拉不住了,酒也不用劝了,话不多说,一饮而尽,像武将一样慷慨豪爽。
第三个阶段,酒醉人疯,平时再斯文的人酒醉后也没有形象了,或胡言乱语,或伏地而吐,或随处而卧,行为似痴傻之人。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是把饮酒后的不同阶段形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历史上唐代诗人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就是写了李白只要酒一下肚,就能即兴作诗、书生附体,亟待喝多了就如痴傻之人醉卧酒楼,“天子呼来不上船”,喝醉了谁都不理,天子也不鸟他。
其他历史典故“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都是酒后做出的壮举,平时可能还要思量思量,喝了酒壮了胆,神马都是浮云了。
所以,如果没有酒,我们的历史人物会少很多惊人之举,结局、命运恐怕都要不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