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辽阔,长风扫荡,瑟瑟风来,怎能不饮一杯?说道喝酒,说道酒量,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蒙古。蒙古人爱喝酒、能喝酒,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常识,作为一个有着浓厚酒文化的民族,蒙古的酒自然也别有一番风味。
辽阔的草原为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地便利,也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可以说,蒙古高原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从古到今,蒙古高原同样有着令人称道的酿酒史和酒文化史。而它的缔造者之一就是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喜欢饮酒的民族,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以上所说的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因素外,还与当时的社会条件,自身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性格有关系。
蒙古族主要有三种酒:一种是蒙古族自己用马奶酿造的马奶酒,叫忽迷思,也叫马湩、马奶子等。《多桑蒙古史》记载:“嗜饮马乳所酿之湩,曰忽迷思。”元代传教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道:“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忽必烈曾在宴会上用马奶酒款待过他。马奶酒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把新鲜的马奶挤入一个大皮囊中,然后用一根特制的棒用力地搅拌,再静静地放一会儿,使其发酵,就大功告成了。蒙古族人用马奶制作马奶酒起源于一个很早的时期,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世代所延续的传统饮食之一。
黄酒(米酒)则是第二种。元以前,有些靠近内地的蒙古部已经掌握了酿造这种酒的技术。有元一代,黄酒不仅是蒙古族人喜爱的一种饮料,而且被内地人民所喜爱。从而该词常被汉语借入,作“打剌苏、打剌稣、打辣酥、嗒辣苏、嗒辣酥、打剌孙、答剌苏、答剌孙”等。“答剌速”也是元宫廷的主要御酒之一。因此,元宫中专门设有掌管“答剌速”的官员。
还一种便是葡萄酒。在元代,葡萄酒十分稀罕,作为宫廷饮品,只被蒙古汗、王及大臣饮用,被称作“法酒”。“法酒”与“私酒”相对而言,是按照官方规定的配方比例酿造的酒。在元代作为“法酒”,葡萄酒主要在山西太原等地酿造。
酒可以参与一个民族气质的塑造,毫无疑问,蒙古与酒,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深深地绑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