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先祖们就开始酿造黄酒,并在此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处处可见黄酒的影子。我们今年谈中国酒文化,其根源就是在谈黄酒文化,而不是元末明初出现的蒸馏酒、烈酒文化。
黄酒的温和与中国人的温和是一脉相承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但是可惜,作为真正的“酒中贵族”的黄酒,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是没落的贵族,在酒水行业当中,连陪跑都略显乏力。
黄酒目前很难在市场上做好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个,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讨论。
第一,口感进化慢
为了迎合市场口味的变化,白酒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化出多种香型,在不同的香型下又区分为不同的口感,以满足消费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但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黄酒,则倔强的像个老学究,口感已经无法适应众多不同口感诉求人群的消费需求。无论对比葡萄酒还是对比果酒,黄酒的口感有着不可回避的缺陷。
历史在发展,消费者的口感诉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黄酒如果不能在口感上做好文章,不能与现代酒文化相结合,一味的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其他酒水品类。
第二,文化输出差
黄酒酿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可传播的,能够与世俗相结合的文化内容,并且与酒桌文化相脱节。
我们讲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历史感的恰恰是黄酒,黄酒可挖掘的故事是白酒不可比拟的,是白酒无法企及的,但是黄酒文化如今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一蹶不振。尽管近年来国学大行其道,国风也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流,但真正能体现中国传统酒文化内涵的黄酒却未能崛起,不能不说是酒文化的一大遗憾。
葡萄酒在文化输出上有着较强的仪式感,黄酒尽管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但在与现代文明结合的过程中,却明显失势,无论从酒器酒具、饮酒仪式到饮酒体验上,都远落后于白酒与葡萄酒。而白酒在文化输出中大量侵占黄酒文化资源,无论是“唐时剑南春”还是“牧童遥指杏花村”都成为了白酒的文化内容,在其中并不见黄酒的踪迹。
同时,黄酒的产区概念、酿造工艺等文化属性的赋能上,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普及,黄酒厂商在市场运营、投入方面明显乏力。
第三,市场培育弱
市场培育弱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黄酒,在什么场景下饮用黄酒,更不知道黄酒产品自身的内涵。
尽管我们强调酒文化的,但是纯粹的阳春白雪是做不了市场的。白酒是善于将酒文化、酒桌文化乃至养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从文化根源上来说,黄酒无疑是更有优势的。比如孙思邈讲“一人饮,全家无疫”肯定指的不是现代白酒,因为唐朝并没有蒸馏酒出现,当时占据主流的恰恰是葡萄酒与黄酒,但这种文化的挖掘与现代市场的结合,以及文化内容的传播、引导,黄酒并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培育。
甚至,黄酒连个像样的广告都没有。
黄酒文化的挖掘与市场培育是一个漫长、专业的过程,是一个无论从资金还是精力上都需要大投入的行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目前浮躁的市场环境下,恐怕没有哪个人愿意陪着黄酒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