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产品涨价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带的空缺。所以许多企业纷纷抢占空缺价格带,导致行业整体提价明显。如今,在行业过渡期,这样的“抢占价格带”理念还存在吗?《中国酒业》杂志记者采访了众多行业人士,就涨价现象发表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名品世家(北京)酒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明辉
商家在没有控货压力与互联网透明的情况下,中间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再加上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扩大,价格上涨对消费者来说也并非坏事。从价格上调对消费者的影响来看,对于茅台、五粮液等高端消费来说,由于上调幅度相对不大,影响是非常小的,在这个区间,越往上走,顾客更珍惜,关键还是在于幅度。
从填补价格带的角度看,单纯的填补是有难度的,主要是价格带差距过小。象茅台等酱香型的酒,即使价格带有空缺,能在品质、口感、包装等各方面都能与这些顶尖“选手”相媲美的产品寥寥无几;浓香型的可选择性稍强一些,如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水井坊、沱牌舍得等。
在过去的黄金期,五粮液达到1600左右的价格高位,再加上团购的盛行,确实给不少厂家提供了机会与空档,最典型的就是洋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益于团购机遇下的价格带填补,在合适的时机做了正确的决定,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就目前来说,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机率较小,如果价格差大,还是有机会的。
财经作家 刘林(焚书)
三个角度看涨价:
涨价的这些产品主要是以品牌产品为主,这主要源自于对经济规律的正常回归。价值决定了价格。任何的商业行为,其实是都不会违背这个规律。“国八条”加上后来的酒市场的持续不景气,开始造成了很多经销商非常茫然,没有更好的策略,看到狼来了,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降价,用大规模降价来维护市场,留住消费者,其实这种状况是一种不正常的状况,属于一种成本和投入的倒挂,如果持续下去会导致酒厂死掉,持续之后会造成一种消费者的麻木。而当现在出现弱复苏的时候,消费者已经差不多认同了这种品牌的价值。此时酒厂涨价其实属于一种价值和价格回归真正理性策略,一种市场规律。
过渡期酒产品涨价,价格带是否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价格带是一定存在的,前提是品牌和品质,这两方面能够hold住。也就说品牌和品质如果能在一个平衡线上,那么他有支撑价格带的理由,就会让消费者明白,这是在满足一种消费的需求。
从现在的整体来看,我认为。消费者在选购的过程中已经比之前更专业的多也更理性了。消费者盲目购买,或者是冲动购买的行为会越来越少。而懂酒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会造成在每个价格带,消费者都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自饮的低端撸串儿酒,可以消费选择相对价位比较低的;而如果是进行宴请之类的消费采用中档价格带的产品,而高档社交,也有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牌好,概念好,品质又好,三个要素能够形成合力,在哪个价格带。都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待续)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专题“众说纷纭 涨价背后”)
精彩推荐:
★
免责声明:本公众平台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个人的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将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认为本公众平台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