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自然以适量为宜,只是,古往今来,酒所承载的多是人们抒情释怀的情绪表达与宣泄,感性远胜于理性,因此适量在尚未举杯之前或还萦绕于心,一入喉,便无介于怀了,到最终不能自持以求痛快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见,酒自有它无法抗拒的妙处。
细细想,酒总是伴随着情的,豪情时有千杯不倒,悲情时则滴酒醉人!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然醉酒之意却在翁。世间多少愁苦欢畅,任凭穿越千年,都离不开这样一杯五味丰盈的酒。
酒之于愁苦,自古有云: “一醉解千愁”,虽“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道理了然于胸,然而以酒化解惆怅仍是亘古不变的方式。会不会更愁暂且不论,大体能解一时便是一时的用处,毕竟有时候有些事尚没有立竿见影的对策,尚不能立即怀有通达开明的城府。亡国叹,家国愁,思乡苦,以至于个人情感的苦闷,都会融入一杯酒中,伴着一饮而尽的爽快,或许才得了一些勇气,准备去接受与疏解。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虽是排解忧思的首选,希图醉一回,也未尝不可,只是不难看出,麻痹的作用更在首要,且连带的酒中和诗中也浸染上许多悲戚与酸楚。
酒之于孤独,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无论是魏晋时期不愿与时俯仰、屈从权势,为凛然气节表现出不屈精神和高洁品质的竹林七贤,还是以醉酒寄托桃园理想,怡然自得,寻求避世的陶渊明都是孤寂的,因为不得施展抱负,因为不肯逐俗流,但孤独却高贵。寄情于酒,酒给了这些圣贤之人最长情的陪伴,可以令身心变得温暖起来,驱除心中的寒意。
酒之于喜悦,是“人生得意须尽欢”,是最不可或缺的助兴剂。无论是喜结连理,生日寿辰,高朋满座;亦或有朋自远方来的内心惊喜,再或者仅仅是闲暇一刻,与友把盏言欢,酒都可以顺势而为,成为最烘托气氛的调剂品,让庄重更增添亲热,让随性更带洒脱,让相谈更见真诚。人间烟火,自然要人间好酒相陪,所谓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
或到喜极,或到悲时,或为友情、爱情,亲情, 从古至今,酒就如同一种稀释剂、润滑剂、催化剂,陪伴在人们的生活中。 如果你想寻一杯以作寄托,坐落于昌平地区燕山南麓军都山下的华都酒厂,拥有3000吨30余年的优质酱香基酒,以上等宜兴陶坛贮存,历经岁月珍藏,以此基酒生产的“天安门”酱香型白酒,酱香怡人,回味悠长,是不可多得的佳品。何不拿去用于解忧,或以备助兴,倘若迟疑,以其稀贵及储存数量有限性,只怕再难寻觅。
一杯酒,苦涩当前,甘甜随后,幽雅醇厚,回味悠长,何尝不是生活的滋味!只说饮酒之人较之滴酒不沾者,多了些许性情的本真与可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爱上的或许不仅仅是酒,而是端起酒杯的瞬间,把喜和愁融入酒里,一饮而尽的痛并快乐!我干了,你随意! 何尝不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