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崛起,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属性的中国白酒频频出现在世界的舞台,向世界展示着东方文化的魅力。泸州老窖拥有着从公元1573年持续酿造至今的443年国宝窖池群和690余年历史的传统酿造技艺。自元代郭怀玉酿制第一代泸州老窖大曲酒开始,经明代舒承宗传承定型到新中国发展壮大,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23代,泸州老窖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
“天地同酿,人间共生”。已故酒界泰斗周恒刚曾这样评价:“‘国窖1573’就像一个美人,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恰到好处,无可挑剔,是世界蒸馏酒工艺的活文物见证。”泸州老窖文化遗产“双国宝”,使之成为行业酒文化的先行者。
泸州老窖未来将走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在品质、文化传承,运营模式、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行业贡献?无形的悠久历史、有形的技艺传承,如何与新时代的品牌建设相结合?近日,泸州老窖有关负责人接受专访。
泸州老窖品质、文化传承
“卓越品质,源于坚持。泸州老窖致力于酿造有机白酒,提倡健康生活,要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泸州老窖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敖宗华说到。
泸州老窖在行业率先打造“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建立并完善有机、质量、安全、环境、测量、能源等管理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搭建起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检中心、国家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以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推动产品的持续创新升级;以尝评委员会、酿酒技术专家委员会、消费者尝评委员会为关键机构,确保每一瓶酒的绝佳品质。
2006年 、2012年相继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另外,自元代传承至今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于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泸州老窖成为行业最早拥有的“双国宝”文化遗产的企业。
泸州老窖是文化遗产“双国宝”企业,成为行业酒文化的先行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泸州老窖1619口百年以上酿酒窖池、16个酿酒古作坊及三大天然藏酒洞,再次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保护最完整、连续使用至今的“酿酒活态文物”,成为酒业奇迹。
泸州老窖模式创新、科技创新
以竞争为导向,泸州老窖按照“四总三线一中心”的思路,对公司整个销售体系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明确了销售公司总部、品牌公司与销售片区之间定位及职能分工。改革组织模式,大力推动组织落地,开展销售组织顶层设计。组建品牌专营公司,完成了国窖1573品牌专营公司组建,形成了覆盖高、中、低端全品系,以国窖、窖龄、特曲和博大等四大品牌公司为主力的销售前端业务体系。
优化渠道结构,全面恢复渠道网络。通过国窖、窖龄和特曲3大品牌专营公司的组建,初步构建起以股权关系为纽带的核心客户联盟,稳固核心大客户,实现3大核心战略品牌全国核心市场控盘。国窖公司和特曲公司均已完成第一轮增资扩股,股东客户数量分别扩充;窖龄公司正稳步推进股东结构优化调整。
深入实施客户分级管理和配额制,全面梳理、清理经销客户,国窖、窖龄和特曲3大品牌实现了投机型客户的基本退出,低效和无效客户被大量清理。持续推进“直分销”模式,通过推进以公司为主导的直分销渠道操作模式,持续扩大直营渠道占比,确保了公司对经销渠道网络的掌控力。通过以城市为单位设立子公司推进空白、弱势区域直营布局,扩大了公司自营渠道网络覆盖。
围绕公司5大单品既定价格策略,阶段性组织开展全国核心市场价格物流治理,确保了阶段性价格目标实现,确保了公司大单品战略顺利实施。设立销售公司稽核部,建立常态化促销费用执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稽核机制,大力推进针对各品牌公司销售片区促销方案稽核,确保各品牌公司促销费用落地。
设立市场管理专项基金,专项处理市场管理工作中的财务流程,大幅提高了市场清理的时效性。支持打假部门调整和创新打假模式,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品牌形象。
单品作主干支撑 开启国际攻坚战略
以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作为战略品牌和主力品牌,坚持双品牌战略,按照“战略品牌管战术品牌”的原则,严格实施品牌管理及产品管理。坚持“大单品”战略,重点打造国窖1573、百年泸州老窖窖龄酒,以及泸州老窖特曲、头曲、二曲等5支战略级大单品;以5大单品作为主干支撑,强头、壮腰、夯底,巩固金字塔产品结构。坚持“5+3”产品组合策略,以公司5大单品为中心,组合配置战术产品,扩大市场覆盖率。泸州老窖经过调研、摸索、创新、合作,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启国际市场攻坚战略,布局国际市场。
“文化先行,品牌支撑”。在海外市场建设中,泸州老窖充分发挥中国白酒的文化优势,针对国际市场特点,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泸州老窖品牌进行系统的策划包装。将白酒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进行关联,讲好中国故事,让国外消费者在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喜爱白酒。
“系统思考,长期攻坚”。 泸州老窖的国际化非一日之功,要将海外市场开拓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进行对待,持续进行投入。在品牌宣传、产品开发、渠道建设、人才培养和市场布局上,进行深入的调研、系统的思考和充分的论证。
“搭建平台,多点撬动”。泸州老窖重点针对海外华人华侨群体进行宣传推广,将泸州老窖打造成为海外覆盖最广、华人最喜爱的中国白酒产品。同时,还全力挺进西方烈酒主流市场,与西方酒类从业人员和机构组成创业团队和合资公司,以西方主流酒类消费者为对象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泸州老窖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敖宗华(左)与媒体记者交流中国白酒文化。
结合“互联网+”的浪潮,泸州老窖正全力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酒业等实体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定位于“海外生活用品第一品牌”的海蛎子跨境电商平台,建设连接中外市场的泸州智能物流港,为泸州老窖国际化搭建起支撑平台。
十三五泸州老窖缔造新传奇
“十三五”期间,面临“三公”消费受限和国内白酒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又要经受国际洋酒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既要面临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和传统白酒消费群体萎缩的形势,又要经受新兴消费群体白酒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改变的挑战。
充分挖潜,抢抓机遇。从国际形势看,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为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条件;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综合国力继续提升,供给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精准扶贫等举措,为壮大中产阶级、释放消费活力创造了契机;从行业形势看,白酒向品牌集中、向文化集中、向原产地集中和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泸州老窖作为行业骨干企业和百年老店,迎来整合发展的良好机遇。
到“十三五”末,泸州老窖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均实现大幅提升,综合实力稳居行业前列,销售收入重回中国白酒行业“前三甲”。到“十三五”末,泸州老窖将在销售、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发生可喜的变化,将缔造一个崭新的泸州老窖。
品牌结构更加优化和稳固,构建起以国窖1573、泸州老窖、泸州3大产品线作为支撑,覆盖高、中、低全品系的金字塔品牌结构。5大核心大单品集群优势凸现,成为支撑泸州老窖销量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国内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区域市场竞争策略充分落地。国窖、窖龄、特曲、博大四大品牌公司放马狂奔局面形成,国窖1573成为浓香型白酒高端第一品牌,窖龄酒成为商务用酒第一品牌,特曲成为宴席用酒第一品牌,头、二曲成为大众消费白酒第一品牌。
核心竞争力赶超同类企业。模式创新成为泸州老窖公司发展新动力,天网、地网、物联网实现有机整合,全面打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真正实现消费者从移动端下单到产品送达2小时;产品创新成为公司发展新引擎,以养生酒、预调酒、年份酒、个性定制酒、电商专属产品等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异军突起,适应新兴消费需求,开拓新兴消费市场;资本运作助推公司发展迈上新高度,提升公司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物力资本、金融资本、组织结构文化资本等五大资本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实施外延式资本运作,实现资本增值和效益增长。
质量技术行业领先。坚守白酒内在质量制高点,传承传统酿造技艺,提高优质基酒质量,保证产品品质。构建起行业领先的基于大数据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原粮种植、窖池酿造到物流配送、产品消费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追溯化。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固态酿造工程中心、国家酒检中心、国家酒类包材检验中心等科技平台作用充分发挥,中国中医药养生酒重点研究室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科研创新平台如期建成。
具备先进管理水平。建立起泸州老窖基本制度,全面总结、提升公司成功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系统确立公司经营理念、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构筑公司未来发展宏伟架构。建立起以流程为核心与管理体系相融合,一体化、系统化的内部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表单化。构建起基于岗位的知识管理体系,依托信息化手段,将泸州老窖打造成为学习型、知识型组织。
主动担责和谐共生。股东、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国企责任主动履行,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财税增收取得新成效,公益事业持续开展,安全环保工作不断加强。逐步构建完备的岗位体系,保障员工事业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同发展。
科技平台日趋完善 创新力引领发展
“十二五”末,泸州老窖公司已建立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包括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张良酿酒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固态酿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科研平台5个,包括四川省白酒酿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白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企业获得5项国家级荣誉认定,包括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国家重点物流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众多科技平台的组建和良好运行,为公司科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高效载体。尤其是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科技部授予的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中心,固酿中心的组建标志着泸州老窖正式进入科技创新的“国家队”。
“十二五”期间,泸州老窖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9项,包括863计划《固体发酵工艺系统优化》主题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双床热解气化规模化生产生物质燃气设备研发与示范》等课题;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4项,包括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酿酒专用优质高粱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固态酿造固液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项目。其中,863计划《固体发酵工艺系统优化》主题项目是泸州老窖作为主持单位牵头的行业唯一的项目层面的国家级项目。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司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名、中国酿酒大师3名、中国白酒大师2名、正高级工程师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名、博士后15名、硕士100余名,还有中国白酒工艺大师、评酒大师、国家级白酒评委、酿酒高级技师、技师在内的技能型人才数百名。
公司充分发挥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主体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聘请了邓子新院士、马延和研究员等十余名行业一流专家指导和开展科研工作,极大提升了公司科技人才队伍水平。
科技成果愈加丰硕。“十二五”期间,泸州老窖共获行业及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申请国家专利192件,其中发明专利170件,获授权专利247件,其中发明专利102件;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SCI检索收录14篇;牵头或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4项,建立系统配套的企业标准30余项;组织或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100余次。
“十二五”期间,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排名行业前列。 十三五,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争取实现一批行业共性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产业化、资本化,最终实现“四化联动”。
建立行业领先学术体系。以创建创新型企业为出发点,以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为前提,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发挥泸州老窖企业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大幅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在原粮选育与种植技术、酿造微生物功能强化与调控技术、酿造工艺系统优化技术、酿造过程自动化技术、副产物资源化技术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突破。最终取得一批具有行业一流或领先水平的科技奖励、专利、论文等学术成果。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科技创新平台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公司将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着力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以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快速发展、优质运行为核心,继续推进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张良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白酒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的建设和良好运行,不断扩大平台影响力。
加快建设中国中医药养生酒重点研究室,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级特色生物大健康产业研究平台,同时,加快申报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科技服务试点平台、四川白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平台。
建设一流科技人才队伍体系。通过科技平台与科技项目相结合,科技人才培养及高端人才引进相结合,通过人才竞争与流动相结合,内引外联,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最终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创新能力强的多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依托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平台,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载体,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生、公司一线青年科技人才等。通过承担国家项目或实施公司重大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为集团发展培养懂科技、懂生产、懂文化、懂管理的高端复合人才。调动各单位(部门)及技术人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年青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机制,同时,根据公司规模化发展需要,加快培养与公司大生产匹配的工程师和技师队伍。
打造固态酿造大健康产业体系。以养生酒、酱油、食醋等固态酿造生物产业为核心,以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中医药养生酒重点研究室、国家酒检中心等研发和检测平台为依托,打造中国大健康时代泸州老窖特色的“大健康科技创新产业体系”。通过大健康产业体系的构建,形成良性的大生态循环系统,从而打造了一条集聚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链,充分体现泸州老窖对人、资源、环境、社会的全面关注,为泸州老窖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泸州老窖,这一响亮的白酒品牌,正从中国大地迈向国际的前沿。在百花齐放的白酒市场,依靠其优秀的综合品质,必将会得到充分的展现和释放。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