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一瓶普通茅台酒从投料到出厂需要经过35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平均每批茅台酒就有8158人参与了直接制造和质量控制。
茅台集团自2003年首获全国质量奖以来,日前又以“传承时代匠心,铸就卓越品质”的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这也是白酒行业首次入选这一奖项。
是什么原因让茅台一再进入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的殿堂?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给出的答案是:“怀匠心,践匠行,做匠品,百年如一日精耕细作,方才铸就茅台品牌这一‘国酒之魂’。”
茅台员工至今还流传一个经典往事。
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一次包装车间包装好了一批成品酒,有5000多瓶。检验中心抽查,发现一瓶酒内有异物,返工吧,浪费很大;不返工吧,怕别的酒瓶内也有异物,造成影响。这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于是请示当时分管质量的副厂长李兴发该怎么办。
李兴发马上电话请原党委书记兼厂长邹开良到现场,邹开良听后说:“我们的方针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服从质量;效益与质量的关系,还是服从质量。李兴发同志分管质量工作,按他的意见执行”。李兴发立马指示:“不管损失有多大,都要返工重来。要认真吸取这次事故的教训,对直接负责人要给予处分。”
放弃5000瓶茅台酒,赢取人心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坚持“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和“视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终会获得市场的尊敬。
2017年10月12日,茅台集团启动新一轮全面质量提升计划,任命了以总工程师王莉为首的7名首席质量官,此举在白酒行业尚属首次。同时,还向47名一、二、三级酿造师颁发技术职务聘书,涵盖了制曲、制酒、品酒、勾兑等茅台酒生产酿造各个环节。
“对质量的坚守,一直是茅台人一脉相承的信仰,作为首席质量官来说,更是要把对质量的坚守作为一种刻进骨子里面、融进血液里面的东西。”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说。
“坚持弘扬工匠精神,造就工匠队伍。”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说,茅台着力把一线职工的操作技能进步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让一线员工个个是能工巧匠、人人是酿酒达人。
2017年,茅台以申报中国质量奖为契机,基于茅台传统酿造“顺天应人、因势利导、因时而动”的精神内核,立足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基因和传统工艺,对历经多年发展的质量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再提炼,形成以“顺天敬人”为主旨的“茅台匠心”质量管理模式新诠释。
“顺天”,既是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也是坚持传统酿造法则,35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不敢俭省、不敢疏漏、不敢马虎;更是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顺应呼应经济、社会环境变化。
“敬人”,是始终尊重和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领导层“创新开拓、开放包容”的企业家精神,到管理和技术骨干的“求真务实、执著坚守”的敬业精神,再到基层员工“专心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以一颗匠心积聚各层级力量,形成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是茅台多年来能够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未来茅台长远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一往无前要走的道路。”李保芳说。
据了解,茅台酒今年上半年基酒入库合格率达到99.99%;制曲、制酒工艺受控率分别达99.34%和99.73%,生产工艺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系列酒表现也一样突出,基酒合格率为100%,包装灌装计量合格率100%、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9.99%。可见,茅台集团对质量的苛刻已经达到了以万分之一的单位来计算的程度。
“质量是茅台的立身之本,不可有丝毫疏忽和懈怠。”8月30日,李保芳在茅台集团2018年“质量月”活动启动大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始终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把茅台这个民族品牌做得更过硬、更响亮、更强大。
“质量指的是‘大质量’,要广义全面地看待,不要狭隘理解。”在李保芳看来,全面构建“大质量体系”,不仅要高度关注产品质量,还要延伸到决策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等各个领域。
“抓品质、树品牌是头等大事。”李保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把品质和品牌,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和任务,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持之以恒抓品质、树品牌,不能有任何摇摆和疏忽。只要传统工艺能坚守、品质能保证、品牌能巩固,茅台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 : 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