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强调一下,本人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与钓鱼台酒有什么交情,也没有被充值,文字始终还是要相对客观才有价值。
其实我还是建议一些酱香酒企业应该好好学习一下钓鱼台酒的发展路径的。
我为什么说要学习钓鱼台,而不是茅台呢?
这是因为钓鱼台的发展轨迹与酱酒热几乎同步,也是这几年在迎头赶上的酒业黑马,学习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对酒体分级
如今酱香酒最大的乱象就在于酒体质量不稳定,尤其是一些新晋品牌的贴牌产品,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只要给钱,做了包装后,想灌多少钱的酒都可以,从1——9号酒体随便选一个,再自行定价就可以了。
但是钓鱼台在品牌管理上并非如此,而是采用了限定酒体质量的方式,将酒体分为A+、A++、S、T,据了解A+已经取消。这几种酒体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产品质量高度与口感诉求,也形成定价依据,其中A++代表优良,S级应该是Super的意思代表超级好,T应该是Top,代表了顶级。
这种划分方式,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的了解到了钓鱼台酒的分类方式与价格差别,最主要的是保证了酒水质量的输出品质。
对于贴牌产品来说,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消耗品牌的美誉度,造成品牌破坏性的滥用,钓鱼台酒的这种酒体分级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品牌开发商只关注利益,忽视品质的现象。
当然,钓鱼台酒年产量并不大,如果不再控制贴牌商,恐怕酒就不够用了,万一控制不住利益驱使,出现了A级酒水,那就麻烦了。
第二,对贴牌品牌统一管理
有别于很多企业胡乱取名、放任自流的方式,比如在今天我就看到一款产品叫“醉风骚”,我就呵呵了,这种博人眼球的名字,对主品牌似乎没有什么提升,只有伤害,同时,很多副品牌的归属也与主品牌无关。
但是钓鱼台则不同,在查询爱企查可知,大多数钓鱼台开发品的副牌商标持有人依然是“外交部钓鱼台宾馆管理局”,而且该机构商标持有数量目前显示有632条。
这就说明在品牌开发商,从酒体到产品名称,钓鱼台酒都有着完善的管理流程,同时表明,任何一家开发商想借鸡下蛋,或者利用自有商标在蹭一波热度后另起炉灶都不太现实了。
这样的商标管理模式,也显示了钓鱼台酒在品牌管理方面具有极强的敏感性。
从这一点来说,做的比大多数酱香型白酒企业都要好,尤其领先于那些以品牌授权为主要业务模式的企业。
第三,对品牌开发商严格的准入门槛
有别于发展初期的春秋战国乱战,如今的钓鱼台酒对品牌开发商不仅仅是量级上的要求,而更加看重其渠道以及社会资源,目前可见的钓鱼台品牌开发商,基本都是茅台经销商或者从业者。
当然,这个事很多开发商从前比较含蓄,生怕得罪了茅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基本是处于透明状态。
这说明钓鱼台已经共享了茅台的经销商渠道,而且国台也在跟进。
借鉴头部企业的销售渠道,加之钓鱼台自身良好的品牌背书,让钓鱼台酒迅速跻身于高端白酒行列,少走了一大截弯路。
以上三点,是钓鱼台值得借鉴的地方,当然并不是谁都有能力做好这三点,最起码第一点应该好好学习。
钓鱼台酒存在的问题也并不少,但是2021年春糖推出的钓鱼台国宾酒还是令人眼前一亮,无论包装概念还是推广策略,充分说明了自有产品锻造上下了功夫。
当然,钓鱼台酒始终为人诟病的依然是令人眼花缭乱、千奇百怪的包装。
但这并不影响人家在质量控制和品牌管理上所作的工作。
假如不是因为有这三板斧,今年钓鱼台酒就已经被玩坏了。
第一次夸钓鱼台酒,真有点不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