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大郎卖的那个什么饼,如今我们见得最多的是这个货:武大郎烧饼。
武大郎烧饼
武大郎这个品牌这么知名、这么绿,当然很多人喜欢家用了。但武大郎卖一定不是这样的饼,一定不是烧饼,而烧饼也不是油煎出来的饼。
原著中,武大郎卖的是炊饼。《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写到:....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说明是用的蒸笼,不是油锅煎,也不是用火炉烤。
更可笑的是,水浒文化的根据地,山东的武大郎的“炊饼”居然是下面这货的。山东聊城还专门搞了这个品牌的炊饼,似乎还是官方在推广。也不知道这个地方的某些领导有没有一点文化水平,如果没有,好好找个人研究一下也好啊。也不至于把老祖宗的东西搞混淆了。
武大郎炊饼
反正现在,各种武大郎的”饼,“不是油煎的就是火烤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若在天有灵,一定会气得敲棺材板的。
炊饼的来历
中华文明是从黄河流域起源的,我们知道,中国从河南起往北基本是以面食为主。古时候这些地域,同样也是以麦为主食。秦汉及以前,用面粉做各种食物,都叫做饼。比如面条,当时就叫“汤饼”。因为此时还没有发酵技术,蒸的“馒头”也是死面的,叫做“笼饼”。
直到晋代开始,人们慢慢掌握了发酵技术,出现了发酵面做的馒头,但当时依据面食都叫”饼“的原则,只能叫做:“蒸饼”。
蒸饼这么叫着,当历史的时针指到了宋朝的仁宗时代,仁宗名赵祯,祯与蒸谐音,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皇帝老子的名字且能让你名在大街上叫卖,于是:蒸饼就改为了“炊饼”。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武大郎卖的饼是“蒸”的炊饼,不是烤的也不是煎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叫的馒头。只是当时的”馒头“主要指的小个的或者用料更丰富的,属于上流社会的点心。而沿街叫卖的当然就只能是充饥用的大馒头了。
央视《水浒》电视剧就比较考究了,我们可以看到潘金莲是在用蒸笼做“炊饼“,所以每天武大郎出门了潘金莲都会用蒸锅的热水洗澡,这画面当时这个央视也是让不少人留口水了,以至于王思懿就成了最经典的潘金莲。。
那烧饼又是什么饼
因为种类和地域不同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总体说来是以和面发酵,再加油为主要原料。
也有加糖的,加其他肉类和素菜的;
有做馅的,也有加料与面一起和的;
有薄的,也有厚的;
有来层的,也有单层的。
总之,烧饼,必须入炉烤,才有”烧“饼。
那煎饼又是什么饼
同量烧饼,形式和内容多样,但主要是通过油煎而来。一般主流的煎饼都比较的薄,是用来卷其他食材来吃的。比如煎饼果了,山东煎饼卷大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