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客酣饮显本色,酒杯之中见真章。一时的醉酒是不能改变饮酒之人品性底色的,杯中之酒可以使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发生某种短时间内的改变,但却很难触动其本性、本心、本色,更多时候的情况是人在饮酒之后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性情显露出来。当然这是出于基础的修养和人性的本能,难度更高一级的一种情况是饮酒之人在酣醉之后还能秉持自身的处世、待物原则并一以贯之,甚至在某些时候以杯中之酒作为引出自身本性和本心、初衷和目的的幌子。
酒中之士,乃是醉而不乱其心。烈酒不能使其放弃自身原则,深情不能让他改变初衷目的。此种情况在古史之中不算少数,在此试举一例。如《魏书·源贺传》中记载:“贺子怀为使持节加侍中行台,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时朔镇将元尼须与怀少旧,贪秽狼籍,置酒请怀,谓怀曰:‘命之长短,由卿之口,岂可不相宽贷?’怀曰:‘今日之集,乃是源怀与故人饮酒之坐,非鞫狱之所也。明日公庭始为使人检镇将罪状之处。’尼须挥泪而已。”源怀是名将源贺的次子,被当时的北魏孝文帝派去巡边,巡到朔州时,朔州的镇守将军元尼须置酒宴请源怀。元尼须与源怀是知交故友,为人贪财坏法。在酒局上,元尼须开始了攀关系提旧情:我这条命能活多久,就在你这一张嘴上了,还望宽待一二啊。源怀一本正经地回答道:今天的宴饮只是我与故人好友的一场随性的酒局,并不是审案判案的衙门,明天到了公堂之上再检举罪状吧。元尼须闻言,只能一边喝酒,一边默默流泪。源怀此举,即是持酒、饮酒、醉酒而不改其原则的典型案例。
甚至于有时候酒杯只是用来遮掩本色,借以引出自身初衷本色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此类典故也颇多,诸如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得到了与刘邦见面并一展其抱负的机会。今日再提一人。《北史·李灵传》记载:“及齐神武东出,元忠便乘露车载浊酒奉迎。神武闻其酒客,未即见之。元忠下车独坐,酌酒擘脯食之,谓门者曰:‘本言公招延俊杰,今闻国士到门,不能吐哺辍洗,其人可知。还吾刺,勿复通也。’门者以告神武,遽见之。”这位李元忠的所作所为,与郦食其所用的方式技巧别无二致,大抵是古代谋士的一种常用手段了。
酒杯起落只在一瞬,酒客心思却已经风云变幻,持守不变者,便是饮酒有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