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白酒降质,是许多酒友都很关心的话题,这个话题对于酒厂和渠道来说非常敏感,因此从官方层面消费者很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更多是酒友、竞争渠道相互讨论而来。
最近入了两瓶新批次的出口汾酒,一瓶是出口白瓷汾酒,另一瓶是出口红瓶汾酒,这两款酒都是21年批次的酒。品鉴之后,水平比我之前品鉴的19年批次的两款出口汾酒有明显的下降。为此我在几个平台发了心情,说了下感受,毕竟我之前一直在说出口汾酒的好,现在发现降质了,有些事得要跟酒友澄清,不然容易误导大家。
说到白酒的品质变化,严格意义上讲,每一批次的酒品质多少有点不同,但这种不同一般消费者难以喝出,对于职业品酒师,有时也不一定能喝得出来,毕竟酒厂的勾调设计就是尽量让设计出的酒风格一致。在我的品鉴当中,同款不同批次略微有点差别的酒,我不会将其判定为降质,这种变化属于合理的范围。但如果品质有明显的差别,我肯定会对其有判定。
对于不同批次酒的风格改变,有提质、降质和风格改变。提质的酒不多见,一般在酒厂重新梳理产品时出现。对于酒厂,只要进行提质操作,都会大肆宣扬,因为他们生怕酒友没喝出来,枉费自己的一番好心。
相比之下,降质的时候,许多酒厂都是偷偷摸摸地干,毕竟会品酒的消费者少,他们消费酒也不会跟着每个批次都买,所以能发现的消费者少。何况很多时候酒厂产品降质并不明显,不仔细对比有的时候喝不出来。
当然,有的时候一些酒降质非常严重,以至于会品酒的酒友都能识别出来。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有原因。有的时候是这款酒卖得太便宜,酒厂不好涨价于是降质;有的时候是酒厂原酒库存不足于是降质;有的时候是酒厂的资产状况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了酒质;有的是酒厂酒体设计和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导致一款设计失败的酒被灌装出厂进而产生的降质……
由于白酒降质牵扯到酒厂原酒库存、酒厂生产定位、酒厂资产、酒体设计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没法预测一款酒会不会降质,到底哪个时候降质。不过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因素,预估一些酒降质的可能性。
产销是判断一家酒厂降质的核心,对于一家管理等方面均优秀的酒企,如果供不应求,长期于此,其产品品质一定会出问题。这几年品牌酒企发展很快,我们在分析他们时产能和原酒库存是一个很大的要素。一些品牌力大,产能不足的酒企,中低端酒往往给人以性价比差的感觉。因为这些酒企的好酒都灌装在高端酒中,中低端酒缺乏好酒调味,品质自然下降。
当然,不少酒企是从供求均衡慢慢发展成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酒厂发力之时很多酒性价比都好。嫡系酒外,那一时期的网销甚至定制酒的性价比都很好。但随着酒厂品牌力的不断发展,需求的增长使得酒厂有限的优质酒产能只能集中于嫡系酒中。在这一阶段你会发现其支线产品、定制酒变得越来越坑。
对于这类酒,我也评过不少,从某一方面,我评这类酒挺有压力,重点不在于评鉴对错,更多在于酒厂品控。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写酒评时陈年老酒能标生产日期标生产日期(主要是有些陈年老酒瓶子上没标生产日期或已经模糊不清了),新酒除特殊情况外,都要标酒精度和生产日期。
当然,我选择评这类酒的主要原因是嫡系酒价贵,消费者自饮时找替代品。但这也考验我对这类产品的跟踪能力,因为这类产品毕竟是酒厂的支线产品,酒厂发展不好时其能表现出不错的性价比,当酒厂发展很快,好酒都不够用时,首先牺牲的是这些支线产品。有些酒厂会砍掉这些产品,有些酒厂则会降质,默不作声地继续卖。因此对于我来说,评鉴这类酒,对于其可能出现的品质变化要有一个预判,并选购最新批次酒进行比对品鉴。
对于酒友来说,选购这类酒也是要看批次的,评酒作者的酒评只是用于参考的,其反映的是他手上那款酒的品质水平。有的时候,一些酒厂尤其是大酒厂一年会出几个批次的酒,对于评酒作者来说,是很难一一获得这些酒对比评鉴,独立作者最多能做到一年跟踪一次,精细到月份几乎不可能。其实做到这一点您只能跟酒厂和渠道商联系,但这种见不得光的事他们是的会给你去独立品鉴。没有这一渠道,独立作者只能在平台上去买,买的时候发货批次有时看运气,有的时候你想要的批次酒,平台上还不一定有。
从消费者角度,选购这类酒一定要看批次(或生产日期),对于评酒作者觉得好的酒,如果这家酒企这几年发展得快,也只能选择他上面所说日期较为接近的酒。对于发展不温不火、运作稳定的酒企,这类酒的品控相对要稳一些。
说到这里,有酒友会疑问,清香酒生产效率高,原酒老熟快,是不是这种问题会很少?个人觉得,只要是纯粮固态酒,其生产不可能爆发式增长。虽然,清香酒的优质酒产能提高快于酱香酒,酱香酒又快于浓香酒(酱香快于浓香的原因主要是浓香酒要养窖池,太新的窖池酿不了多少好酒),但是这种提高也犟不住酒厂的飞速发展。一般情况下,酒厂长期40%以上的年销售增长,其产品品质总会有一两款出问题。
除了产销外,生产定位对酒质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不过这主要影响一家酒厂高端产品的品质。对于浓、酱、兼香酒企,好的酒都是用优质的糯高粱酿造的,但有的酒厂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资金变现,会选用粳高粱甚至是比较差的高粱酿酒。这样酿出的酒品质往往不高,对于酿这些酒的酒厂,其高端产品品质往往不好,有时性价比甚至不如一二线名酒企的高端酒。
对于这类酒企,更多是中小浓香和兼香酒企,在酱香酒企中,南方的品牌酒企多用糯高粱酿酒,主要在于当前酱酒热,各种资源进入得多,使得这些酒企具备酿高门槛、高端酒的市场条件。
酒厂经营状况也是我们很关注的话题,经营不稳、管理不善的酒企,其产品品质也比较乱。对于这种酒厂酒,我一般不谈,主要在于品质稳定性太差,其产生质差的原因有很多,甚至是酒厂的内斗。对于酒友,玩这类酒厂的酒我只有一个建议,除非您认识这家酒厂里面级别比较高的人,且他人品靠谱,找他帮你弄这家酒厂的酒就可以了,否则的话,不要碰这种酒厂的酒。
整体上,品牌酒降质的概率及原因远远比提质要多。对于白酒降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优质酒供应不足导致的,这对于酒企来说,从勾调和生产管理等层面是无法弥补的,可以说这就是硬伤。对于这类酒的降质,更多存在于酒厂的支线和定制产品中,毕竟这类酒没有嫡系酒那么重要。当然,也有一些酒企发展太快连嫡系酒的品质都稳不住,但一般情况下,酒厂都会把其降质幅度控在一个相对小的水平。曾有酒厂对自己的某款嫡系酒严重降质并降价倾销,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家酒厂失去了很多渠道商,使得那几年的经营非常困难。
不过在嫡系酒中,还有一种酒质变化很普遍,那就是风格变化。说到风格变化,主要是酒厂酿造工艺调整及使用外购酒导致的,我们熟悉的珍酒2015年风格改变便是这样一个情况,之前的珍酒比较浓郁,是老风格,而自15年后的珍酒酒体比较柔和,是新风格。
对于这种情况,更多出现在复产和新兴酒厂中。复产酒厂由于酿酒中断了太长时间,技术团队与之前有较大的改变,因此生产容易调整。除此之外,复产的酒厂在复产后的几年,其生产的酒品质往往不稳,主要在于其库存的老酒风格跟新酒不同;或没有库存老酒,酒厂外购了一批酒,外购酒风格不同于新酒;亦或酒厂刚复产时,厂房微生物环境不稳定,生产操作执行不稳定,导致酒质不稳定,进而影响成品酒酒质。
以金沙酒为例,最开始复产酱酒的那几年(09-13年),其高端酒往往有茅台产区酱酒的味道,与此同时,那段时间金沙高端酒的出货量很少,并且其低端酒因为制曲问题,导致酒体有一股草腥味。随着金沙酒厂慢慢把这些问题调整好,2015年开始,金沙主打酱酒的风格已经很稳定了,其不再有其他风格酱酒及杂味出现。
对于酒厂的品质变化,不一定都是往差的方向走,有的时候也往好的方向走,这取决于酒厂的资源实力和生产定位。一般来说,酱香型白酒工艺调整多往好的方向走,品牌力走下坡路的酒企工艺多往差的方向调整。在酱香酒中,潭酒这几年的工艺一直在调整,但基本处于一个进步的状态。
相比提质、降质主要针对支线产品,风格改变是面对酒厂所有产品的。有的时候,一家酒厂老风格酒作古了,我们也只能在其老批次的酒中寻觅解惑。对于消费者来说,处于过渡时期的酒,其风格变化可以说是一个高概率事件。因此看评酒者的这类酒评时,一定要注意批次。
总的来说,对于酒企的提质、降质和风格改变,提质的酒酒厂会主动告诉我们。降质的不会,里面的情况有很多:对于长期飞速发展的酒企,选择支线产品要谨慎,一定要看好批次,这里面有坑有漏;资产、管理很乱的酒企没熟人不要玩,这种酒企您不知道内情是想不清楚其产品为什么会降质;对于酿造定位不是高端酒的酒企,他们的高端酒不要买。对于酒厂品质调整,更多出现在酒厂刚刚复产的那段时间,有时还会出现酿造执行不好等问题,随着酒厂的慢慢调整,品质会逐步提升。当然,有些品牌力逐步减弱的酒企,其酿造定位也会随之降低,中高端酒品质明显变差。因此对于品质调整期的酒,我们选购时也要细看批次,因为其品质变化属于高概率事件。最后,关于我对酒厂提质、降质和品质变化及应对操作,作为酒友及行业的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