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在想,如果当初,我没有那么固执;如果当初,我读懂了父亲的眼神;如果当初,我喝了那杯酒......一切,是不是会变的不一样。
——题记
当我再一次站在火车站的站口时,看着眼前陌生而又熟悉的场景,心中万千感慨。人们常说,往事如过眼云烟。可在我看来,往事就像风筝,无论飞多高,多远,只要手中线一拉,我们终究要回到原地。因为,手中线永远是我们的“港湾”。
人有时真的很奇怪,现代人迷茫时,就会用古人的诗句来安慰自己。就像此刻,我突然想到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转眼间,我离开这里已经十七年了。再也不是儿时的模样;再也没有熟悉的场景,再也回不到的那些年。当我凭借着记忆回到家乡的老房子,走进大门,看到眼前的一切,我却再也忍不住,像一个孩子一样抱头痛哭起来。
那时的我,骄傲,自信,正如所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认为前路漫漫,世界之大,茫茫人海,总有我的一块立足之地,每天都有一堆的远大抱负,幻想着自己强大到可以拯救世界。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的很“年轻”。还记得我离开家的前一晚,向来沉默寡言的父亲,找我谈话,几个小菜,一瓶父亲常喝的酒,到现在,我还深刻的记得那瓶酒的名字—“唐三镜”。几乎每天,父亲都会喝几盅。记得小时候不懂事,常常以为父亲喝的是某种很好的饮料,所以有一次趁他不注意,偷偷尝了一口,年轻的我,并没有尝到什么味道,只是感觉很辣,快速的把它吐了出来。当我和父亲相对而坐,心惊胆战的等待着父亲的批评时。他却拿起酒瓶,看着杯中酒,给我讲起了故事。
“历史上的唐太宗时常对自己的臣子说,自己有三面镜子,分别是‘铜镜、古镜和人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也正因为有如此之觉悟,才成就了当时的大唐盛世啊!”我并不理解这个故事的真正含义,只是盲目自信的对他说:“父亲,你放心,我也会成为像唐太宗那样的人,成就自己的盛世年华”。听完我的话,父亲也只是微微一笑。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它的含义,父亲的“三镜”,是何等的可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常常用这“三面镜子”审视自己,检查自己,人才会不断的进步。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才会走向辉煌的人生道路。
讲完故事后,直到那顿饭结束,父亲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第二天临行前,父亲拿出酒,让我尝尝“家的味道”。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起了以前偷喝酒的的滋味,所以我果断的拒绝了它。当我抬起头,看到父亲的眼神时,那是一种很复杂,很难懂的眼神。无知的我,并没在意,毅然决然的踏上了火车。可谁也没想到,我这一走,就是十七年。而那顿临行前与父亲的晚饭,竟然成为了父子之间“最后的晚餐”。
步入社会的这几年,我自认拥有满腔热血,就会所向披靡。所以我横冲直撞,可当我“头破血流”时,才发现,社会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快节奏的生活、高消费的水平、人与人之间的漠然......这些,都让我无可奈何。慢慢的,我突然懂得了父亲当初给我讲的故事;让我喝的那杯酒;还有自己偷偷喝酒时的那个味道。那是一种历经人生百态、饱含生活的味道。其实,生活有时就是一杯酒,里面包含了各种口味。每喝一口,都会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感受。
而这一次,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涩,体会到了生活的种种不易时,我回来了,回到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来到了父亲最终安歇的地方,看到了专属于父亲的那块“石碑”。还是那几个小菜,还是那杯酒,还是那个人,这一次,我喝了这杯酒。喝了这杯教我做人、教我生活的酒。喝了这杯承载着我与父亲满满回忆的“唐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