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爱饮酒,从古诗词中可见一斑。
曹操曾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唐代王翰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情怀,酒仙李白更是发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无限感触。
而在武侠小说中总少不了,如武松般喝了十八大碗还能过景阳冈打虎的豪情……
古人仿佛个个是酒中高手,动不动就是几升一斗。
如此“海量”,让我辈汗颜。
难道,古人真的如此能喝?
非也,只能说,古人饮酒套路深!
古人喝的可不是白酒
古人总是论坛、论碗的饮酒,难道真是他们千杯不醉,酒量过人?
其实,古人喝的可不是我们今天的白酒。
而是一种酒精含量极低的糯米酒。
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这种酒是酿造酒,酿出来的酒最多也就十几度,因为一旦超过14°,酵母、曲药酒被酒精杀死。
到了宋代,蒸馏酒的发明,才使酒的度数慢慢提升。
所以,别看水浒的好汉们海吃海喝多么豪情万丈,看似酒量很大,其实,他们也就是喝了点儿酒精度数很低的醪糟。
古人喝酒分量少、时间长
古人能喝,还跟他们的酒杯大小与现在完全不同。
在西汉,一升只有今天的0.3升;而东汉的一升,不足现在的0.2升;就算唐朝以后,也不到0.6升。
所以,别看古文里喝酒又是“斗”又是“石”的,其实没喝多少。
而且,古人喝酒的时间也很长。一喝就是通宵达旦,要不就是长夜之饮。
毕竟,古人不用像现代人要早起上班,
所以,想喝多久喝多久,一不小心酒喝上千百杯。
古人喝酒,也爱吹吹牛
人一喝酒,就爱吹牛皮。
古人,亦然。
而且,牛皮比今人吹的还高。
比如,酒仙李白爱吹“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酒伯淳于髡的“一斗亦醉,一石亦醉”,而酒篓子刘伶吹出了“一饮一斛,五斗解酲”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