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雅愉品酒一级品酒师,您身边的酒文化传播者!
在白酒界中,“新八大名酒”和“老八大名酒”如雷贯耳。老一辈爱喝酒的人几乎无人不晓。为什么被称为“新、老八大名酒”,他们都是哪些酒?据说,在“新老八大名酒”评选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乌龙事件,酿成了永久的三大遗憾。别急,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段历史。
第二届评酒会——百家争鸣的“老八大”出炉
当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结束后,四大名酒的名声通过报纸、广播、收音机不胫而走,在全国引起了强大震动,于是当时的人们都有一个认知: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很难有酒厂超越四大名酒。
可中国当时的国营酒厂不算少,怎么也有个几千家。
为了掌握酒类的质量情况,促进酿酒工业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轻工业部于196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评酒会,最终评出八款名酒: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董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八大。
由于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缺乏经验,对多种香味白酒进行混评,以致于香气大的酒体占尽优势,而以酱香闻名于世的茅台酒,却最终屈居第五,这样的评比结果引起国内哗然,实为第一大遗憾。
于是,组委会决定,在第三次评酒会,首次提出按香型对酒类进行评比。
第三届评酒会——按香型分类的“新八大”出炉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在大连召开,此时的中国酿酒业在历经文革磨砺和阵痛后,终于看到了希望。
然而,越来越专业的评酒会上仍然出了乌龙事件:老牌名酒西凤酒因为没有把握好游戏规则,在选报香型的时候“投错了娘胎”,上报了“清香型”组,结果被淘汰;而全兴大曲酒,本应上报“馨浓型”,却阴差阳错地也报成了“清香型”,以至于与名酒称号失之交臂。一向鼎鼎有名的“四大白酒”,竟有两家因为报错了香型而无缘“新八大”,可谓第二大遗憾!
在这次评酒会上,由22 位评审组成的白酒评酒团按色、香、味、风格四个方面品评名酒,最终评出中国八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五粮液、古井贡酒、董酒、剑南春、洋河大曲酒,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新八大”。
第三届评酒会采用的白酒评选规则,在中国白酒历史的作用是重大的,因为它统一了各种主流香型的风格描述,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消费者选购产品的重要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清、浓、酱、米四大香型酒中,只有米香型白酒没有一个代表性品牌能够跻身中国名酒行列,这不得不说是第三大遗憾。
这瓶茅台酒有着太多“第一”“这是一瓶印有明确日期——1954年的“金轮牌”贵州茅台酒,有太多的与众不同、太多的“第一”。
首先是商标图案,红色的五星、金色的麦穗与金色的齿轮(车轮),构成了贵州茅台酒的第一个注册商标“金轮牌”。
其次是酒标下部的“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几个字,这是国营仁怀酒厂更名后的第一批茅台酒正标,也是在酒厂正式对外公布更名前就开始印制并使用了。
这瓶现在重量700余克的茅台酒实物,有若干个第一:现存最早的贵州茅台酒实物;现存最早的出口版贵州茅台酒实物;现存最早的出口到新加坡的贵州茅台酒;现存最早出口到国外,又回到祖国的贵州茅台酒……
除此之外,它还是1954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远赴欧洲,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宴请宾客时使用同款的贵州茅台酒,也是周总理送给喜剧大师卓别林的那种茅台酒。
在这瓶酒的顶部,在麦穗图案、篆体“贵州”字样的封口纸旁边瓶肩处贴有一张“CHUNG NAN CO. LTD. SINGAPO”字样的英文标签,说明该酒曾外销新加坡。
此酒为三节式短盖土陶瓷瓶,又称“竹节瓶”。这也是早期茅台酒的特征之一,1956年这种三节土陶瓶被两节土陶瓶取代。
酒瓶正标中贵州茅台酒五个字中的草字头“苔”字,是1954年以前的贵州茅台酒独有的书写方式。
为什么茅台要改“苔”为“台”呢?茅台村、茅台镇、茅台酒的写法,历来的文献大多都以“台”字为主,“茅苔”的叫法属于误写和个别学者的见解,并没有得到公认。现在见到的1953年、1954年的酒标中的“苔”字,在1955年版的酒标中就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