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白酒消费旺季也将拉开帷幕。
最近各大酒企很安静,没了上半年接连不断、此起彼伏的涨价声。白酒圈突然由喧嚣变静谧,让人有点不适应。
不知道这些酒企是怕像国台一样犯众怒,还是实在涨不动,反正一个来月没看到酒企的涨价文件了。
1
众多酒企忙着提价的时候,茅台正发愁怎么把酒价压下来,高昂的价格正严重损害茅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自从茅台走上神坛,离大众消费越来越远,3000多一瓶的售价,令人望而生畏。茅台喝的属性越来越低,金融属性越来越高,这种囤来炒去的虚假繁荣,谁也不知道还能持续多久。
单以酒质而言,比茅台好而价格低的产品也不是没有,面对茅台快速飙升的价格,“非必要,不买茅台”,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
酒,终究是用来喝的,没有谁不可替代,茅台也是一样,至少从喝的角度来说,茅台的地位一直在下降。
双节临近,茅台宣布加大市场供给,可以通过公众号预约、电商平台、超市直供等渠道,获得平价购买茅台机会,以平抑价格。
结果呢?这些渠道都在阳奉阴违,谁也不想把到嘴的肉吐出来。公众号预约专卖店零零散散拿几瓶普茅做做样子,主要卖的还是43度和精品。永辉超市更有意思,直接把平价茅台加价卖给经销商。
茅台想把价格压下来,又不想压的太过,还想让价格按照预期增长。既要、也要、还要,茅台想要的太多了。
前段时间,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让茅台价格瞬间暴跌,虽然之后又飞快涨回去。这一现象,充分暴露出茅台价格的虚幻,它看似坚不可摧,实则土鸡瓦狗,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它原形毕露。
价格问题已成为茅台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茅台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撇开金融属性的茅台,再来看看其它白酒品牌。
千元价格带是目前高端白酒的主战场,五粮液和国窖在这里相爱相杀。除了茅台,消费者从不接受任何品牌零售指导价的指导,它们的指导价只是一个幌子,实际成交价都在下方徘徊。临近双节,这两款产品价格波动不大,甚至比平日还略微便宜些。
泸州老窖这一两年的走位很骚,不仅国窖价格逼近五粮液,泸特也水涨船高。控量、提价、再控量的非常规操作,玩得炉火纯青。
五粮液则差了很多,普五指导价和实际成交价的差距始终难以缩小,系列酒更是一个不如一个。
五粮特曲上市时,号称对标泸特,零售指导价比泸特还高。几年过去,五粮特曲价格一路下滑,实际成交价还不到最初指导价的三分之一。五粮特曲后来又整出几个升级版,像什么陈酿、精品,都是虎头蛇尾,没一个成器的玩意儿。
前些日子,五粮液推出“精心”打造的第二代五粮春,说什么控量、控价。结果呢?这还没几个月,箱价就砸到1300左右,愣是把388的单价给控到200出头。
不是五粮特曲精品不如泸特,也不是第二代五粮春不如泸特,更不是五粮液系列酒经销商不想多赚钱,而是真卖不动。
话又说回来,价格高高在上的泸特,还能继续涨吗?销量还像以前那样好吗?曾经的消费者接受如今的价格吗?经销商和厂家应该很清楚。
3
白酒销售,假如不经历一个从厂家到消费者,再到消费者复购的完整闭环,谁也不知道会卡在哪一步。
这两年酱香造势很猛,尤其上半年,无论厂家还是媒体都捷报频传。倚靠这股妖风,酒厂把酒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又陆续铺货到商超和烟酒店。
双节马上就要到来,某些提前备货的终端商家有点懵逼,有些产品价格不仅没像预期那样上涨,反而下降了,甚至如的今行情价比当初进货价还要低。
以贵州大曲为例,这个系列每次都是茅系炒作急先锋,先涨的是它,先跌的也是它。贵州大曲70版去年上半年价格还不到200,今年5月突然飙到350,如今只要280左右,已经低于很多高位接手商家的拿货价。
那些指望酱酒在旺季大赚特赚的经销商,恐怕要失望了。
价格高过400,会面临剑南春、舍得、水井坊等浓香主流嫡系产品压制。低于400,也要面临各区域强势品牌的挤压。
在礼品消费旺季,酱酒根本没什么市场。
那些指望酱酒赚大钱的终端会发现,今年和往年没什么两样。走量的,依然是利润低的大品牌或本地知名品牌。利润高的酱酒,根本卖不动。
没什么人,会拿知名度低的酱酒,替代剑南春等知名品牌。也没什么人,会拿杂牌酱酒,替代本地畅销产品。
酱香品牌一个个心急火燎的涨价,都想做高端,都想挣大钱,没人愿意培育市场。那些原本好不容易培育的消费者,又在这次涨价潮中纷纷转向其它香型。
最近一两年,酱酒市场份额确实有所增加,但根本不像媒体说的那么热,或者说还没热到大众都认可的程度。
厂家说的很热闹,媒体宣传的也很热闹,关键是消费者认吗?他们会在接下来的节庆日,把酱酒做为礼品赠送亲朋么?大概率不会!
即将到来的白酒消费旺季,应该会给杂牌酱酒和贴牌酱酒的经销商泼一盆冷水,顺便给酱香热降降温。
4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经济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值8.5%,预估7%,实际为2.5%,消费数据并不好看。
在疫情反复冲击下,很多行业深受其害,大众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根本消费不动。疫情对大众生活、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这两年来,各大酒企逆势而行,价格越来越高,与大众消费越来越脱节。
靠金融化囤积炒作的茅台,靠控量、提价再控量的某些品牌,靠资本与媒体不停造势的酱酒,终于快涨不动了。
纵观白酒历史,酒价总体趋势是向上的,上涨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高峰有低谷,蜿蜒曲折。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在重演。如今酒价又到高峰,低谷还远吗?
欢迎转发分享,帮忙点“赞”、“转发”、“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