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酒桌文化的话题频登热搜:
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那是他们没长大”。
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
酒桌上的糟粕那么多,年轻人是否该服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让这届年轻人反感的酒桌文化,其实早在赵本山30年前的电影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1990年上映的电影《来的都是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赵本山饰演的肖望发回乡创业,竹林乡的竹编工艺很快打入国际市场。从此,取经采访、旅游订货、调查工作者络绎不绝、吃喝不断。乡长决定调肖望发去当食堂管理员,专门接待来吃饭的领导们。
招待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是存在于上下级之间,或者生意伙伴之间的酒文化,让各种招待变成了一项头疼却又不得不办好的差事。
为了上百万美元的大单,为了竹林乡的利益,听说领导爱吃猪肝,一出活猪取猪肝的闹剧就上演了。
吃惯山珍海味,领导要吃宫廷名菜清蒸蜂蛹,肖望和乡会计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上阵。
果然领导一开心,抹抹嘴当即表示,外商那儿有我来说,不说成交100万美元,50万没问题,那是有保障的!
为了解决招待费用过高的问题,肖望发也想了很多高招。
食堂把来宾分为三等,领导级别的就按最高规格上等菜。一般的观察团,旅行团就做中等菜。而那些打秋风,吃白食的就做下等菜,白菜豆腐打发走。
为了解决乡里的用电问题,他们又招待了省里来的局长。
席间,局长拉着女服务员的手,频频揩油,大家笑作一团。
之后,大家都气不过,可肖望发只能安慰她说“习惯就好,有人就是有这样的小癖好”,然后还得给其他服务员提醒说都做好思想准备。
局长席间汗流浃背,服务员只能拿扇子扇风,局长随口吩咐手下:“他们这电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啊。”
省里老领导来乡里,乡里就投其所好安排领导钓鱼。鱼不咬钩,就安排人亲自把鱼挂钩上。
毕竟乡长发话了:“我可告诉你,李老要钓不到鱼,你要负政治责任的。”
李老讲究朴素革命作风,提出了“四菜一汤”的伙食标准。
这可让手下为难坏了:又得让菜显得丰盛隆重,还得符合领导提的要求,着实考验人。
最后李老一言道破:“四四十六个菜,外加一道鸡鸭汤”。
乡长旁边县长,察觉李老的不满,脸色一变。其他人都以为真的把领导伺候好了,甚至唱起了祝酒歌。
乡长更是心直口快:“今天(唱祝酒歌)的味道差点,主要喝的是啤酒,要是喝五粮液,王主任准保把大伙给唱哭了。”
为了陪好三个订单总计四十多万的观察团,乡长下达命令:“喝出毛病来,按工伤处理;喝死了,算烈士!”
乡会计不顾生病的身体边吃药边喝酒。喝多了就去吐,吐完了接着喝。
直到把观察团的人喝到酒精中毒,拉进救护车为止。
一天,县委接到紧急通知,省委郭书记检查工作要到乡里吃午饭。肖望发早早把一切安排妥当。
结果郭书记3点多才到,给他留的菜被县领导、省农科院团队吃掉了。乡长气得训斥肖望发:“你简直在开政治玩笑!”
他们只得把仅有的绿豆稀饭、馒头、松花蛋端给饥肠辘辘的郭书记,没想到正符合他的要求。原来郭书记此行正是检查不正之风的。
原以为一场风波,就此完结,一辆酒精中毒的救护车让丑陋的现实败露。
这是一部1990年的老电影,但片中的设计理念和对白台词放到今天依然具有相当深度,恰逢最近又在开展节约粮食的行动,更让这老片看起来讽刺意味浓郁。
现在这种铺张浪费与片中那时大肆吃喝别无二致,当然除了吃喝浪费片中所展现对于看人下菜的手法也是延续至今。
领导的评价直接决定当地宏观走向,老板的意愿能够带来可观经济效益,记者的宣传导向可以起到臧否作用,游客的体验又间接刺激着经济发展……总之,这些人都和竹林乡的利益密切相关,那自然得好生接待,不敢怠慢。
赵本山央视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干》与这部电影异曲同工。有乡政府的干部向小品编剧表示,乡政府领导的应酬都是身不由己,希望他不要再将批评的箭头指向乡政府。编剧也无奈地跟对方解释,作为喜剧,他不能写比乡政府级别高的等级了。
赵本山曾在《艺术人生》里说:“我听说进央视上春晚都要送礼,就从家带了十瓶茅台,坐火车就来了。当时住的是梅地亚中心,送礼也找不着人,也拿不出手。后来我想送也白搭,就一天一瓶给喝了。”
因为没能真正对接上,赵本山其实是隔了一年才上的春晚。朱军就打趣道:“如果送了礼,没准就提前上春晚了。”
赵本山解释道:“我认为礼这个东西是感情处到那儿了,你才能说这个话。你跟人不认识,人家就不要,这可咋处?你出不来这个屋。回去一报账,我说全送出去了。”
有人说,终结中国的酒桌文化,要靠这届90后、00后了,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