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盛酒的器皿也是如此,在现代社会,饮酒的器皿非常简单,可是在古代的时候,酒器不单单只是饮酒的,不仅种类之多,而且还有很强的等级划分,不同地位的人使用的酒器有所不同,酒器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区别。
(1)尊
这种酒器
主要是用于礼器之用
用来祭祀
在《周礼》中有六尊之说
分别是
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山尊
(2)壶
这种器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并且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
壶的种类非常多
有酒壶、茶壶、油壶、喷壶
(3)觚
呈喇叭形状
腰部比较细
高圈足
盛行于殷以及周代
并且经常作为随葬品来使用
(4)觯
材质比较多
可以是陶、木、兽角或青铜
形状也比较多
容器比较大
能够装满三升、四升
也是在殷和周代
(5)角
能够装四升
形状和爵相近
但是没有柱与流
主要是用来温酒
并且还可以作为一种量器来进行使用
(6)斗
“一斗十升”说的就是这个
有的人认为斗与豆通
也是一种盛酒器
不过它是一种容量比较大的酒器
(7)斝
有流、柱、鋬与三足
主要用来盛酒以及温酒
形状比较像爵
但是比爵大
形状和现代的大酒杯相似
(8)史前时期酒具:彩陶双联壶
原始社会的彩绘“合卺杯”此壶1972年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遗址
泥质红陶
整器为双壶并列
两腹之间有椭圆形口相连
侈口 矮颈 鼓腹 平底
两壶外侧各有一竖耳
器身施红陶衣
再绘黑彩
腹部满饰平行线条
平行线条间
一壶绘三条斜行短线
另一壶绘三条竖行短线
(9)史前时期酒具:船形彩陶壶
最早的船形酒器该器为1958年陕西省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泥质红陶
口部呈杯状
器身横置
上部两端突尖
颇像一只小船
在两侧的腹部
各用黑彩绘出一张鱼网状的图案
鱼网挂在船边
似正撒网捕鱼
又像小船刚刚捕鱼回来
在晾晒鱼网
陶壶上端两肩上
横置两个桥形小耳
既便于提拿
又可穿绳背负
随身携带
(10)史前时期酒具:人形彩陶壶
史前女娲和夏娃的“结婚证”此壶1974年出土于青海乐都柳湾墓地的一座墓葬中
泥质红陶
这件彩陶壶是史前雕塑艺术的杰作
头像部分就运用了雕镂、贴塑、刻画和绘画
等不同的艺术手法
头部的各器官既安排得恰到好处
又注意表达人物的表情
使人的面部显得生动传神
(11)史前时期酒具:灰陶大酒尊
酒神庇护的大口尊此尊出土于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的
一座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
口大腹深 底部尖突 外表呈灰色 遍饰篮纹
在腹的上部刻画一组图像
上为圆圆的太阳 下是五个山峰相连的山脉
中间似飘浮的云气 又像是一弯新月、一簇火焰
有人说这组图像是古代的“图腾”
但多数人认为是酒神的形象。
(12)史前时期酒具:袋足陶鬶
西夏侯人的肖形酒器该器系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居民遗留下来的酒器精品
1962年出土于山东省曲阜市西夏侯遗址
夹砂陶 呈橙红色 椭圆形侈口
敞口流的根部明显收敛
上粗下细的高颈向前倾斜
腹体呈三角形
低裆 裆顶较宽平 足尖里加泥球
三足尖的间距大体相等
有仿索状和宽带状两种把手
表面修磨得较光滑
腹间加一周绳索状附加堆纹
面及颈下都装饰方形泥突或泥饼
(12)史前时期酒具:彩陶觚
大汶口文化的饮酒器该器出土于山东省兖州市王因遗址的一座墓葬中
尖圆唇 大口外侈 曲腹较深 小平底 底沿外凸较宽
器内器外皆施红彩 器外腹在红彩地上又绘以黑彩弧线三角
犹如黑地上彩绘的红色花瓣纹一样
也许这正是几千年前东夷匠师所想达到的艺术目的
(13)史前时期酒具:兽形灰陶鬶
史前兽形陶鬶的身姿整器1974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
泥质灰陶 兽首前伸上昂 双耳立耸 张口露齿 双目前视 体较肥
四肢粗壮 从后部看 应有尾 现已残失 尾下有凸圆形**及雄性生殖器
背上有圆柱形器口 口后有环形宽带鋬 两侧饰锯齿纹
整个造型合理美观 是三里河遗址出土陶器中较精美的一件
(14)史前时期酒具:袋足陶鬶
惟妙惟肖的象形酒具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有较多的肖形酒器
如禽鸟纹宽把黑陶壶、鸭形壶、鸟形漏斗流滤酒器等
均是极为精美的肖形酒器
其实,这件袋足陶鬶也是一件惟妙惟肖的象形酒器
细细的脖颈 肥硕的腹部
宽把就像是高高翘起的尾巴
看上去很像鸟兽的样子
酒从兽口流出
犹如取之不竭的酒泉
极富想象力
(15)史前时期酒具:蛋壳黑陶高柄杯
山东龙山文化最高级的饮酒具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也是当时最高级的一种饮酒器
制造此类器物
对原料和技术要求都相当严格
已发现的蛋壳陶杯
平均厚度不足0.5毫米
最薄的仅有0.3毫米
有的全器重量只有40克左右
还不到一两!
(16)史前时期酒具:白陶鬶
泗水尹家城白陶鬶此鬶出土于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遗址
夹砂白陶 方唇 斜直流稍矮
粗短颈 把手外卷 沿面有凹槽
分裆袋足 把手下的一袋足相对较肥大
颈部有凸弦纹三周
有小横耳一对
器口上有盖
既可保温
又可防止灰尘杂物入内
在设计上较其他同类陶鬶更为合理
是山东龙山文化陶器的精品之作
(17)史前时期酒具:黑陶罍
山东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黑陶器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器之一
里外皆黑 器腹皆经抛光 亮可照人 俗称"黑又亮"陶器
由于黑陶器特征极其明显
故曾有学者将出土黑陶器的山东龙山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这两件黑陶器制作精致 造型优美
是黄河下游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器中的精品
(18)夏商周时期酒器:象形铜尊
活生生的象形铜尊此尊1975年出土于湖南省醴陵县仙霞乡狮子山
乃湖南出土的一件重要的肖形青铜酒器
象体浑短 四肢粗壮 肥耳 短颈 垂尾 门齿外露 长鼻上扬 作静立状
活生生一个亚洲象的神态
象背上有椭圆形尊口
象腹中空以纳酒
象鼻中空以斟酒
结构极为巧妙
(19)夏商周时期酒器:双联漆杯
飞凤背负的合卺杯
是古代婚礼上用来喝交杯酒的专用杯子
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提到“合卺玉杯”时说:
“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
这段文献中所提到的合卺杯的形状结构
与包山楚墓中所出的这件双联漆杯基本吻合
只是凤鸟双联杯缺一蹲兽而已
因此,这件漆双联杯应是所谓的“合卺杯”
在晋和唐宋文献中
都有关于“合卺杯”的记载
而且认为用合卺杯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礼仪
明清时期还有玉雕合卺杯流传至今
(20)夏商周时期酒器:陶质贮酒器
(21)夏商周时期酒器:白陶鬶
陶鬶的终结陶鬶创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
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广为流传
但到夏代晚期
则主要集中在中原腹地洛阳一带
到商代初年绝迹
因此,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白陶鬶
给陶鬶二千多年的发展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2)夏商周时期酒器:黑陶|象鼻盉
制作精致之罕见文物此盉1984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的一座墓葬
泥质灰陶
这件象鼻盉制作精致
是历年来二里头文化诸遗址出土文物中罕见的
与这件黑陶象鼻盉共出的陶器还有十件
皆精工制作
不同凡响
这套酒器,盛、斟、饮功能齐全
堪称二里头文化时期平民使用的“酒器全家福”。
(23)夏商周时期酒器:管流爵
大甸子遗址--北迁夏人的“避难所”大甸子遗址是相当于中原地区夏王朝中晚期的一个墓地
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
其中除了部分陶器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同类器物
如陶爵、陶鬶等相类似外
其地方特色极为浓厚 如出土的大量彩绘陶器
色彩艳丽 图案神秘 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24)夏商周时期酒器:铜斝
铜斝的鼻祖铜斝与铜爵一样
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
而其源头则是龙山文化广泛出现的陶斝
据考察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这件青铜平底铜斝为夏王朝晚期遗物
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铜斝之一
(25)夏商周时期酒器:偃师商城铜斝
商代王都遗宝
此铜斝1983年秋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商城第一号商代墓葬中,铜斝最早产生于二里头文化晚期
即夏末商初
一直延用一千多年
到西周初年才渐渐从酒器大家族中退出
从早到晚
其形制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这件饕餮纹铜斝
就是商代早期酒器
其最大特点就是三空足与器腹相连
适于迅速加热
便于温酒
此类铜斝
应是商代早期的主要温酒器
(26)夏商周时期酒器:象牙觥杯
(27)夏商周时期酒器:龙耳虎足铜方壶
龙虎共处的世界
龙耳虎足铜方壶1979年于河南淅川下寺遗址的春秋一号大墓出土
(28)夏商周时期酒器:偃师商城铜尊
最早的大口铜尊
此类大口铜尊最早产生于商代早期
即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
这件圈足大口铜尊
是迄今所见此类器中最早的一件
(29)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云纹高足玉杯
秦始皇阿房宫中的酒杯
云纹高足玉杯1976年出土于陕西西安车张村阿房宫遗址
青色玉 杯身呈直口筒状 近底部急收 小平底
杯身纹饰分三层,上层饰有柿蒂、流云纹,中层勾连卷云纹
下层饰流云、如意纹
足上刻有丝束样花纹
(30)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鸟篆纹铜壶
寻常的精致
鸟篆纹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铜壶上的鸟篆纹
既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
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
它一反古代诗人吟酒时着重于饮酒的美妙意境的作法
而是一语道明饮酒有“充润肌肤,延年祛病"之好处
是我国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
鸟篆文的发现
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
(31)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温酒炉杯
温酒炉杯的巧妙设计1988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
由耳杯、四足温炉和长方形托盘三部分组成
整个温酒炉设计合理
小巧玲珑
炉上耳杯放下可温酒
拿起可饮食
炉体进炭出灰
无不穷思构架
匠心独运
甚是科学
(32)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青铜合卺杯
西汉人也重视喝交杯酒
窦绾合卺铜杯
以错金、嵌绿松石为主要装饰方式
每件杯腹外壁及高足上镶嵌大小圆形和心形绿松石十三颗
鸟身上也嵌两颗绿松石
这件特殊的青铜酒器造型生动活泼
结构对称平衡
装饰华美瑰丽
体现了西汉初年人们重视喝交杯酒的思想观念
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33)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镶琉璃铜壶
靖王用过的酒壶镶琉璃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
系中山靖王刘胜使用过的精美酒器之一
《史记·五宗世家》记载
刘胜"为人乐酒好内"
即沉溺酒色
在刘胜墓中发现大批酒器也证明了这一点
该壶形制与其他同时代铜壶并没有太大差别
而其装饰却别具风格
它采用了鎏金银和镶嵌银、琉璃两种装饰工艺
把壶体打扮得绚丽多彩
光华耀目
(34)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君幸酒”漆耳杯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共出土九十件形状相同、大小略异的漆耳杯
其中
有五十件题款为“君幸食”
四十件题写“君幸酒”
(35)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胡腾舞黄釉扁壶
模仿西域皮囊壶
此壶1970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的一座北齐墓葬中
(36)隋唐酒器:绿釉联体壶
唐代釉陶精品
该壶是出土于河南洛阳西工区的一件唐代釉陶精品
白胎绿釉 釉色鲜亮明快 壶口呈深盘状
此类器给人印象最深的除双联腹外
就是别致的壶把柄了
有的把柄为龙形 有的为凤形
以龙形者较为常见
而凤形者则较稀少
洛阳出土的这件绿釉联体壶即以双凤首为把柄
弥足珍贵
(37)隋唐酒器:鹦鹉杯
由鹦鹉螺制成的纯天然的酒杯
鹦鹉杯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村的一座唐墓
此杯并非形状像鹦鹉
而是用鹦鹉螺制作而成的酒杯
故称为鹦鹉杯
鹦鹉螺
即为海螺的一种
(38)隋唐酒器:舞马银壶
骏马醉舞伴酒兴此银壶1970年自西安市南郊何家庄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出土
(39)隋唐酒器:蓝釉双耳壶
唐代流行的双龙耳壶双龙耳壶是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器物
主要流行于唐代
其前身可能是源自三国以来一直流行的鸡首壶
目前此类双龙耳壶发现不多
主要集中在西安和洛阳两个唐王朝时期最为繁盛的京畿之地
(40)隋唐酒器:玛瑙羽觞
琢磨精细的玛瑙珍品羽觞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庄的唐代器物窖藏坑中
呈椭圆形 似耳杯而又无双耳 小平底
酱红色玛瑙 有多种不同颜色且不太规则的瑕斑
雕刻者利用了玛瑙本身颜色不同的自然花纹
琢磨精细 艳丽夺目
是唐代少有的艺术珍品
(41)隋唐酒器:花鸟纹鎏金三足银樽
器形物异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国棉五厂第六十五号唐墓中。
(42)隋唐酒器:瓜棱纹黑釉瓷执壶
耀州窑的瓷酒器此壶1984年出土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耀州窑所烧制瓷器在造型和装饰风格上也有较大变化
唐、五代时期,器类较少,酒器种类更少,
仅有黑釉杯和黑釉执壶等
这件耀州窑出土的瓜棱形黑釉瓷执壶应是唐代耀州窑的代表之作
(43)隋唐酒器:金杯和金釦玉碗
白玉黄金制成的酒杯、酒碗此酒杯和酒碗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隋代李静训墓中
(44)隋唐酒器:凤首龙柄青瓷执壶
中西合璧的产物据有关专家研究
凤首龙柄青瓷壶系借鉴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
又融入中国本土的工艺成分
中西合璧,创造出一件稀世精品
其设计巧妙,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纹饰布局严谨,富有立体感,体现了唐代制瓷工艺的高度技巧
具有极高的审美鉴赏价值。
尤其可贵的是,此壶虽历千余年,而今完好如初,且为目前国内仅有,可见其珍贵。
(45)隋唐酒器:八棱人物金杯
(46)隋唐酒器:三彩双鱼壶
双鱼嬉戏成一器
此壶1992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是唐代三彩酒器中少有的模仿动物形象的肖形酒器。
(47)隋唐酒器: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此杯1988年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代韦洵墓出土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和传世品中
已确知属于唐代的银质酒杯有很多
其上多錾出或铸作折枝、花鸟、禽兽和人物等纹饰
迄今为止
以鸿雁为主题花纹的银酒杯还不多见鸿
雁传书 飞雁传情 自古以来
鸿雁一直被人们当作寄寓情思的永恒信物
鸿雁折枝花纹银杯可能也有饮酒寄情思之意
(48)宋辽金元酒器:影青温碗注子
一套精美的酒具
此温碗注子1963年于安徽宿松洛土村北宋墓出土
由温碗和酒注子配套组成
温碗为高圈足深腹莲花形
各莲瓣间的边沿连以刻划的缠枝花卉
圈足外环贴覆瓣莲花
酒注置于温碗中
为与温碗相配合
酒注通体也作六瓣瓜棱形
(49)宋辽金元酒器:鱼形提梁银壶
契丹人的仿唐作品
双鱼形酒器在唐代较为流行
目前所见的唐代双鱼形酒器有双鱼三彩瓷壶、双鱼瓷壶以及双鱼银壶等
皆呈双鱼对腹联体状
此鱼形提梁银壶
是契丹民族前期仿唐代金银器装饰的优秀作品之一
(50)宋辽金元酒器:“醉乡酒海”经瓶
酒香未闻已先醉
“醉乡酒海”经瓶系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一件宋代磁州窑系著名的瓷酒瓶
整个造型挺拔俊秀
风格古拙淳厚
器体以粗线条的墨笔
勾画出五组纹饰
其中主题纹饰带有四个圆形开光
内写“醉乡酒海”四字
书体遒劲豪放
意境深邃广阔
令人不及拔塞尝酒
仅望其瓶
品其字
便已有三分醉意了
(51)宋辽金元酒器:登封窑虎纹经瓶
具有时代风格的纹饰
登封窑虎纹经瓶
系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宋代瓷器
(52)宋辽金元酒器:黄釉带盖鸡冠壶
契丹人的仿皮囊酒壶
此壶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地区辽代墓中
(53)宋辽金元酒器:鹿纹银马镫壶
富丽堂皇的鎏金银酒壶此壶1979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城子公社洞后村窖藏坑
(54)宋辽金元酒器:白釉黑花葫芦形倒装壶
金代的异型酒器此壶为传世品
与一般的瓷执壶不同
壶顶无口
而在圈足内挖一注酒圆孔
与壶体内的注酒管相通
装酒时将壶倒置
装满后正置
需饮酒时即可由腹部之流向外倒酒
此种设计
既方便又卫生
是中国古代酒文化所独有的特色
(55)宋辽金元酒器:耀州窑青瓷倒装壶
独具匠心的倒装壶
此壶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豳县
该壶集捏塑、剔刻、模印装饰于一体
造型精美
釉色明快素雅
展示了宋代耀州窑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是宋瓷精品中又一杰作
相同的倒装壶
在日本出光美术馆也有收藏
(56)宋辽金元酒器:朱碧山银龙槎
名家遗作
此银龙槎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著名银工朱碧山制作的槎形酒杯
(57)宋辽金元酒器:黑釉剔刻花瓷扁壶
西夏瓷酒器的典型器
该扁壶的造型特征具有十分明显的游牧民族日常生活的烙印
(58)宋辽金元酒器:褐釉剔刻花瓷瓶
形制与宋元经瓶相似此瓶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红庆乡的西夏窖藏中
形制颇似中原地区常见的宋元经瓶
瘦劲挺拔
(59)明清时期酒器:彩漆鸟形杯
彝族人的倒装杯此杯系清代彝族人制作的肖形酒器
盛酒时由杯底竹管注入
然后将杯体摆正
由于杯底竹管较长
几欲接近杯背
故酒液不会溢出
饮酒时则从背部竹管吸饮
用倒装结构的杯、壶盛酒,美酒则不易泄漏
浓郁的酒味也不会蒸发
如此设计
真可谓巧夺天工
匠心独运
显示了彝族人民高超的工艺水
(60)明清时期酒器:金瓯永固金杯
元旦开笔仪式之专用器
金瓯永固金杯为清朝皇帝于每年正月初一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时的专用器
(61)明清时期酒器:金托金爵杯
托盘中心立一树墩形柱
此杯1958年出土于北京定陵
由金托、金爵组合而成
皆为打制成型
以錾花工艺为主进行装饰
(62)明清时期酒器:斗彩高士杯
羲之伯牙伴杯在,松柳相衬映成辉
斗彩高士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成窑酒杯
(63)明清时期酒器:青花海兽高足杯
蓝色海水里的红色海兽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瓷酒器。
此杯在釉下以青花海水作为地色
釉上用矾红绘海兽
波涛汹涌
海兽翻腾
构图十分新颖
是宣德年间青花加彩瓷器中的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