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认品牌,品酒听故事,
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白酒品牌故事的钢丝兄;
上一篇内容算是开启了清香型白酒系列,
在正文之前先把一些背景交代下。
之前也说过,
鉴于目前钢丝兄家里酒样甚多,
原来的堆酒小角落已经不堪重负。
尽量暂缓新酒购入,
就着钢丝兄手里现有酒样随便聊聊,
反正啊,咱们更多是关注这酒背后的故事!
大曲清香三大家,汾酒、黄鹤楼、宝丰;
汾酒历史之前转载了知酒僧老师的一篇大作,暂时按下不表;
咱们今天来说说这300多年历史,有“汉汾”美誉的黄鹤楼。
本文略长,3600字,预计需要10分钟阅读时间,
建议大家先收藏,后面有空慢慢看。
老规矩,上历史!
黄鹤楼本是咱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而后才因此作为酒名。
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
地处战略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时为三国时期,
吴主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
最初目的就是作为瞭望塔来用的。
武昌当地既有屯兵,不缺人气,
必百业兴盛,自然也产酒。
黄鹤楼关于酒的诗词太多,不用多提;
和酒相关的记载更是屡见史册:
据《汉阳县志》所载,
宋代武汉酒税达到三万贯,说明酿酒业初具规模。
宋代熙宁年间,汉口镇(古称鄂州)在当地向酒征收的课税,已达五万贯以上。
到清代,酒业愈发兴盛,
《武昌府志》(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即1687年)载:
“夏口人刘某……康熙元年(1661年),以高粱为料,作药酿酒,时人亦称汉汾酒”。
《光绪武昌县志》(编纂成书于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云:
“酒有谷酒,俗名烧酒。清辣,似汾酒而薄,或用大麦为之,皆用大甑置锡锅蒸取,气水可久藏。”
据民间史料《汉口小志》(成书于1915年)记载,仅在汉口一镇,就有百余酒坊。这些酒坊酿有众多酒品,酒名包括冰桔烧、桂花烧、佛手露、竹叶青、状元红、女贞、百益、煤溜等等,这些品种中,就有作为特制黄鹤楼酒的原型的“汉汾”。
据《湖北通志》(成书于宣统年间,即1909-1912间成书)记载:
“近通行者惟汾酒、南酒。汾酒以高梁为质,仿山西制法,用大曲酿之。南酒亦以高梁或大麦为料,其酿则专用小曲。故酒皆清辣,而汾酒味较醇厚,价亦倍昂。小曲。故酒皆清辣,而汾酒味较醇厚,价亦倍昂。”
至清末民初时,当地有大小槽坊百余家,当时流行句“大有、天成、聚兴益;汾酒、碧绿、五加皮”,说的都是本地名酒,
因槽坊全都集中于汉正街一带,汉正街也因此被称为“槽坊街”。
这其中又以“老天成”槽坊和“大有庆”槽坊更为知名。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的槽坊行当居然还和河北束鹿人有关系。
1763年
时为乾隆二十八年,河北束鹿(今辛集市)籍人士李大有在汉口关圣街开坊沽酒。
槽坊取其本命称之为“老大有”;
李大有在山西学酒多年,手艺精湛,依山西清香型白酒的酿制作法,加之湖北优质粮谷为原料,用大麦、小麦、豌豆踩制的青花大曲作发酵剂,用汉江清水精心酿制,生产出具有武汉特殊品质风味的清香白酒,人称汉汾。
大有其人为人实诚,自产自销,所售酒水薄利多销,准斤足两,在武汉三镇逐渐闯出名头。
因此带动束鹿乡邻纷纷来投,均从事酿酒贩酒相关事务;
以此为起点到解放初期,李大有开启了河北束鹿人的酒业盛况。
到1912年(民国元年)武汉已经有四五十家束鹿人开办的酒店,鼎盛时期仅武汉就有一万多河北人从事烧酒酿造和经营酒店,并延长江中下游之九江、长沙、安庆、芜湖、上海等地设大批分号,世遂有“束鹿酒业半条江,醇厚甘甜好佳酿”之称。
同行同乡的背景,促成了酿酒行会组织“北直公会”的诞生,民间俗称北直帮。
凡“北直工会”成员的酒,酿成以后,不存放发酵三至五个月甚至一年,不许上市销售,以此保证质量。
另外也有武汉本帮人士从事酿酒行业,但《武汉地方志》载:本帮所产汾酒,质量稍逊,但优于南酒(小曲酒)。
汉正街上段逐渐形成了酿酒集中区,逐渐发展至老大有、大有庆、聚兴益等七大糟坊,汉汾酒驰名于武汉三镇,深得爱酒之人喜爱,也就有了“喝好酒,到汉口”的谚语传出。
1898年
黄鹤楼酒厂的前身,著名老天成槽坊成立,关于它的来源有多个说法;
连黄鹤楼官方网站和其他自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介绍都不统一,钢丝兄大致梳理一下。
说法1: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河北束鹿人刘峰青购买了山西汾阳的老字号槽坊“老天成”,搬迁至汉口;
汉口槽坊沿用原班人马、酿造工艺和原来字号。老天成槽坊后发展为七个槽坊,可以理解为7个分公司;分别为:仁记、祥记、德记、宏记、永记、新记、益记;
说法2:1898年,主政湖北的张之洞进京面圣,临行前向七大糟坊订购了一批酒带进京城,王公贵族交口称赞,光绪皇帝饮用后龙颜大悦,着张之洞整合当地七家出名糟坊,成立御用酒坊,并赐名“天成坊”,寓意“佳酿天成,国富民强”,(来自黄鹤楼官方口径)
这里有几个地方说得不清不楚的:
1、张之洞进京带的是老大有、大有庆、聚兴益等七大糟坊,还是老天成七槽坊的酒?
2、老天成到汉口也是1898年,同年就落成还产了美酒被湖广总督所知?以当时的生产力来看,这时间线略有点不科学,
3、老天成和天成坊到底是不是一家槽坊?谁先谁后?
在继续考证资料后发现:
1898年4月23日,张之洞确有接旨,宣其进京议事,但因为5月9日湖北发生火烧日领事宅事件,5月14日,已到上海的张之洞,接旨暂缓进京,折回湖北处理此事。5月29日,恭亲王病故。6月15日,翁同龢被罢官,7月17日有旨,“张之洞著即毋庸来京陛见。”
其后又发生“戊戌变法”,
被斩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为张之洞爱徒,
其后光绪被禁;
所以当年张之洞实际并未进京!
光绪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大可能龙颜大悦,着成张之洞建御用酒坊之类。
这一段被官方宣传的“张之洞进京献酒、光绪帝赐名天成”的美谈是彻头彻尾的
伪 作 !
所以钢丝兄个人更偏向于上述第一种说法。
除了老天成之外,本地多家糟坊也获盛名;
1915年,罗恒仁酒坊所产高梁酒在北京国货展览会上获三等奖;
1927年,老天成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丙等奖。
1929年,德泰源酒坊的“汉汾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
1933年,洋商开办的康成造酒厂和协康汾酒厂被列为《近代中国实业通志》中的全国名酒厂。
1930年酒坊有78户,有灶90多口,日产汾酒可达4.5万余公斤。1937年,因战争粮食原料不济,酒坊减为24户。
民国末期,“老天成”生意越做越好,先后在汉口经营的七个槽坊,每个槽坊名前都用“天成”,这七个槽坊牌号是“天成祥、天成仁、天成新、天成宏、天成永、天成德,七个槽坊记号的经理均为河北人,属老天成的股东。
1940年4月老天成经理刘佐斌当选为武汉市特别市汉口汾酒同业会的常务理事。
1948年10月老天成经理刘峰青在第二次汉口市汾酒商业同业公会会上当选为理事。
1949年,“老天成”有股东18人。
1950年,“老天成”印制股票发至股东,每股份四股,每股原汾酒100斤。产品远销九江、沙市、宜昌、天津、广州、香港等地。
1952年,百废待兴,老天成中的益记、宏记、新记于先后倒闭。
1952年8月,中南专卖事业公司,用二亿六千万(旧币)买下了老天成永记、德记的全部土地、房屋、建筑物、家俱用品及低值易耗品,改名为酒类实验厂(国营)。
同年,刘峰青卖掉天成祥记厂,与“天成仁记”厂联营。
1953年3月14日,在“老天成”酒坊的基础上,合并“白康”和“同源”等汉汾酒槽坊的基础上成立武汉市国营武汉酒厂。
1954年,天成仁记因政府实行粮食购统销而停业。
“老天成”就此消失。但继承了老天成衣钵的国营酒厂会迎来浴火重生。
因为篇幅关系,我们放到下一篇讲。
不难看出,黄鹤楼/汉汾酒与山西酒的渊源甚是深厚,有很直接的血缘关系。
但可能因为品牌宣传需要,官方在弱化这个形象,
然后编造了一段“进京贡酒、皇帝赐名”的故事,
可惜漏洞太多,稍微深究一下就会站不住脚。
钢丝兄也再次呼吁品牌方,正视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历史,
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尊重。
下一篇,
我们来看看黄鹤楼在解放后的发展,以及品尝下现在黄鹤楼的酒到底怎么样。
参考资料
黄鹤楼酒官方网站
古井贡酒官方网站
知乎黄鹤楼酒官方账号
【戊戌变法中的封疆大吏张之洞在1898】——作者:茅屋下
【汉汾酒的前世今生,汉口人必知的故事】——作者:不详
【300多年前,山西“捐”了一座酒厂给武汉】——作者:醉美杏花村
近期推文回顾:
关于清香型白酒的一些思考
老白干香型独自立户,这事儿大哥清香型怎么看?
生于川贵的酒企,既是幸运又很不幸!
爱酒之人要注意,买酒千万要避开这类渠道!
往期勘误(1)一字之差的两个酒厂、伊力特小老窖真伪嫡系之谜
药香型白酒品鉴(9):茅台之下平坝酒 却把药香做兼香!
百元内品牌酱酒横评(九):15款口粮酱酒排序
点击原文链接,发现更多有趣的白酒品牌故事
如果觉得有意思,可以点赞和在看,分享给更多好友。
文中如有任何失误之处,敬请斧正,
在研究白酒的路上,
欢迎大家多多交流指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