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方奕 整理 | WBO 蔡梦藜
最近,我去新加坡参加了意大利基安蒂(Chianti)产区协会的一个洽谈会,也顺便看了看新加坡的葡萄酒市场情况。在4天时间内看了十多家葡萄酒零售店,因为这是第一次去新加坡,所以也不敢妄加论断,只将自己所见所闻和盘道出。其中一些要点兴许能够联想到中国葡萄酒一线市场的明天。
葡萄酒门店装修朴实
新加坡所有的店铺都没有夸张豪华的设计,面积都是大小适中,各个商区都分布密集,十分社区化。在新加坡很容易可以买得到葡萄酒,而且很多店的陈列都十分专业。不像中国的社区店,香烟、白酒、饮料很多。这也可以体现出新加坡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专业。
因为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国家,外面热成狗,室内冻成狗,一不小心酒就会坏掉,而当地消费成熟,不少人很识货。所以这里的葡萄酒保存还是很注重的,我去的很多家店,随时都开着空调,也有很多恒温恒湿酒柜,这一点跟香港的情况差不多。
这里的葡萄酒零售店,面积小的门店一般配备1-2名店员,大店2-3名。与香港一样,这里的店员不像中国内地的促销员那么热情,促销得喋喋不休。最多就是问好,简单介绍一些促销,不会跟随。但你有问题可以问他,他也会给予十分专业的解答。
我没有深入批发市场(不知道新加坡还有没有酒类批发市场的业态),主要是看的零售店,因此不了解很多酒在新加坡的批发价。但通过我们在那么多店所看到的零售价,我发现他们的价格都是合理的。因为多款产品我在好多家不同的门店所看到的零售价,都十分接近。没有出现价差十分大的现象。相反,我所在的长沙市,很多门店的零售价都是很乱的。因为中国很多卖酒的喜欢标非常高的价格,然后打折。
我认为这些特点都跟新加坡的葡萄酒消费颇为成熟有一定关系。
低端商业酒款少,名庄少
谈到产品,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新加坡整个市场没有刻意去追捧什么大牌子,不像在香港可以见到很多葡萄酒专卖店刻意把大片的波尔多名庄和勃艮第顶级酒庄的好年份产品放在最为显眼的位置陈列。当我看了十几个新加坡的门店,我发现尽管也有一些名庄酒,但绝不占据那么大片的货架,也不会放在格外显眼的位置。相反,这里的门店销售的大部分都是世界各地的酒庄酒、精品酒。
其次,新加坡葡萄酒门店的低端酒也不多。走了这么多地方,我只看到洛神山庄、黄尾袋鼠、红魔鬼三个商业品牌。
究其原因,首先,我认为还是由于新加坡深受英国文化影响,人民生活方式颇为“西化”,使得这个国家的葡萄酒消费市场极为成熟。加之新加坡是一个发达国家,且达到100%的城市化,人民收入高,社会福利走在世界前列。因此这里的消费者对葡萄酒档次的偏好不会呈哑铃状,酒商也不会像中国的葡萄酒销售商那样卖低端酒与名庄酒的居多。
关税让价格无优势,葡萄酒零售以满足本土消费者为主
其次,低端酒普遍不受欢迎可能跟新加坡的葡萄酒进口关税有一定联系。据我所知,新加坡的征税标准会看酒精度,酒精度高的关税高。像威士忌这样的烈酒关税就会高一点。所以便宜的葡萄酒关税没有优势,加之新加坡的租金、人力成本相对高,这里的便宜葡萄酒即便跟中国比也毫无优势。我观察到洛神山庄的零售价在新加坡高达100元人民币,而且100元在当地已经是很便宜的酒了。我看到有个店卖的智利红魔鬼高达200元人民币。而这款酒在中国的互联网仅售几十元。
同样因为此,这里的价格比起亚洲其他经济体并无优势。我在这里能发现大部分中国主要大公司代理的有知名度的精品酒。而且价格也跟ASC对外的零售价是差不多的。比如我看到一款玛希(Masi)海岸区的阿玛罗尼,该产品ASC在中国对外的零售价为643元人民币,我在新加坡看到某实体店售价折合人民币为590元。
所以在新加坡消费葡萄酒的顾客大多数都是本地人。这一点新加坡与香港有很大的差别,香港由于零关税,包括中国内地等许多周边经济体的人会前往购酒。
也因为此,新加坡的门店从设计到陈列,均不像香港有那么多明显针对大陆客户的促销——如把名庄摆在最显眼位置。(本文由WBO原创并独家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