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工作什么,反正我家有钱”
“不要复习啦,60分及格就万岁”
“都下班了还钻研什么啊,按时按点完成就好了呗”……
这是大家公认的“躺平”式典型话语,是不奋斗、不认真工作、不努力学习的表现。它是一种丧文化,是一种荼毒人们心理的毒鸡汤。教会大家在任何可以前进且努力的事物面前,选择逃避与不作为。
然而,对比当代人的“躺平语境”,它真的是一种丧文化吗?
小王是北方某二线城市的白领,由于是行政岗位,所以薪资较低,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也没有什么野心去和公司人员进行“工作时间的内卷”。每天一到六点钟,准时下班,练瑜伽、看书……
对于公司的其他人来说,小王已经完全属于躺平。
丁丁是从农村考出来的某985大学毕业生,去年成为了乡镇的一名老师。作为丁丁的同学们以及身边人,都在劝丁丁:以你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去北上广五年之内绝对是高层级别。但是丁丁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所有人都认为丁丁的选择是“暴殄天物”,放弃了大城市的名利场,去回农村“躺平”,选择平坦又不努力的生活。
在表面看来,我们觉得小王、丁丁,他们都是选择了较为容易走的路,从而达到生活的“毫不费力”。
其实,并不然。这种“躺平“的态度,我们是要溯源其根据的。
小王明白自己的行政岗位是没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而她本身也对于瑜伽更感兴趣。因此在做完本职工作后,抓紧时间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以此达到自洽。
丁丁本身不喜欢大城市的繁华与人流,也对于教学更感兴趣,因此他明白:自己更需要的是一份静下心来、环境单纯的工作。
他们的躺平,是评估过自己实力之后的不内耗;他们的躺平,是积蓄力量的再出发;他们的躺平,是选择正确适合自己的方向,少走冤枉路;他们的躺平,是不被主流影响,跟随自己心灵的顺势而为。
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无根据的、随大流的“内卷”。如果我们暂时不确定自己的方向,暂时“躺平”,听从自己的内心,再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