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你总会经历如酒的自己。
近些年,高晓松频繁活跃在荧屏前。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家世显赫,又是清华才子,博闻强识。最早,他以一首《同桌的你》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上世纪90年代的怀旧符号。
如今,由他打造的《晓说》、《奇葩说》等节目,俘获了千万观众。
于是乎,有人说他是人生赢家,毫不费力就能成功。却鲜有人知道,如果没有葡萄酒,或许就没有高晓松现在的成功。
葡萄酒助他赚下人生“第一桶金”
1969年,高晓松出生北京一个高知家庭。
父亲是清华教授,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爷爷是中科院院士,外公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
自由、开明的家庭氛围,不仅培养了他开阔的眼界,也为他放荡不羁的灵魂提供了土壤。
▲ 年轻时的高晓松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
大学期间,他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还曾在海南、福建辗转演出。
大三那年,高晓松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加上当时高校学子的退学热潮,他决定从清华退学,转而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却遗憾落榜。
后来,他到上海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实习,接到了前往成都糖酒会拍摄的任务。
偶然间,拍摄团队碰到了河南一家葡萄酒厂的厂长,高晓松灵机一动,编了一句广告语:“想活九十九,常饮XX葡萄酒”。
厂长听后特别高兴,二话不说给了他们一万六拍摄广告片。
▲ 中间为高晓松
当时,高晓松的月薪才200元。
制作一条广告花费2000多元,剩下的钱团队四人均分,高晓松立马赚到了3000元的“巨款”。
回到北京,高晓松辞去工作,随后成立了广告公司和唱片公司。
没想到之前随手写的《同桌的你》,让自己一夜成名。
所以说,葡萄酒作为契机,让高晓松赚下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使得他的人生出现了重要转变。
大起大落,也能涅槃重生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11年,正当高晓松事业巅峰之际,他陷入了酒驾的丑闻中。
回归时,他说:“我愿意终生做义工,宣传不要酒醉驾驶,我愿意义务拍摄宣传片,我愿意告诉每一个爱喝酒的朋友‘酒令智昏,以我为戒,尊重法律,尊重生命’。”
没想到一向个性张扬的他,也能发自肺腑地说出这番真诚的话语。
在此之后,高晓松多了几个新的爱好。
首先,是他决定做一名“文化人”。因此,他策划并参加了很多节目。其中,大众熟知的就有《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
节目里,他还分享70年代家里在北京莫斯卡餐厅聚餐的往事:一顿饭加葡萄酒共消费了14块钱的“天价”。更在《晓说》和马未都一起,讽刺人们拿吸管喝葡萄酒,以及往酒里兑雪碧的“土味”行为。
他谈见闻,讲野史,还说:“你没空读闲书,我来替大家读书。”
其次,他开图书馆,做公益。
“杂书馆”和“晓书馆”都是免费对外开放,书馆里的书也经高晓松认真挑选。
出生于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的他,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让这个社会温暖如初。
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若是要盘点高晓松的经典语录,第一条毫无疑问是: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在高晓松的“诗和远方”里,还少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葡萄酒。
1993年,高晓松和从国外归来的金星住在北京同一条胡同。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了至交。
金星回忆道:“高晓松那时背着双肩包来我家谈理想,大家在四合院里喝着红酒,烧着木头。”
写歌期间,除了找好友聊天,挖掘内心情感,喝葡萄酒也能为高晓松带来创作灵感。
就像他说的一样:“人生百味,你总会经历如酒的自己”。
随着事业风生水起,身处名利场的高晓松难免要参加很多饭局。但与年轻时相比,他更多了一分从容和淡定。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曾在朋友圈写道:“睡在上铺志向高远的兄弟,戒酒许久,前晚和我喝了三瓶多红酒,虽晃晃悠悠但谈吐一点也不支离破碎。”
前不久,高晓松、刘欢、谭盾三人聚会,开了两瓶葡萄酒。
高晓松发微博并配文称:“某年某日,谭盾、刘欢、大紧相约仲夏夜,各携小菜数碟,酒一壶,开怀畅叙。”
高晓松与刘欢可谓是惺惺相惜,高晓松曾说过:“敢改我旋律的,到目前为止,刘欢是第一个。”两人还时常开怀畅饮,无话不谈。
或许是命中注定,葡萄酒促成了高晓松的事业,更改变了他的人生。
事业上一路高歌,从幕后制作人一路走到了银幕前沿,通过不同形式的节目,把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价值观,传递给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对待生活,他永远保持着极高的热忱,追求自由,豁达洒脱。
这就是高晓松,永远天真,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