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了解,喝红酒前需要将其倒入专门的“醒酒器”中醒一醒,让其与氧气接触,并发生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响。用通俗语言来说,就是给酒“松松筋骨”。
随着这多久葡萄酒文化的风靡,有些白酒玩家从中汲取灵感,在品鉴几十年的“陈年白酒”时,也用专门的玻璃器皿进行醒酒。
这个过程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关于这个问题,圈内人士也是进行过剧烈探讨的。
直饮派认为,没必要模仿外国人。
醒酒派从经历的角度称,醒过之后的白酒的确风味要好喝些。
酒的本质是乙醇,乙醇氧化会变成乙醛,乙醛氧化会变成乙酸,也就是醋酸了!酒就变酸了!
在封闭的环境里,乙酸和乙醇会发生脂化反响,白酒就变香了!
不了解您理解这两句话了没有?反正琢磨了半天,理解出了两层意思:
①白酒氧化反响,会变酸;
②白酒不氧化反响,会借助酸味分子生成香味物质。
也就是说白酒是可以“醒酒”的,但不适用所有的白酒。
一般来说,清爽口感的酒不需要醒酒,比如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这两种香型的酒越新鲜越好喝;
低度数白酒不需要醒酒,低度白酒普遍有股水味,本来酒体就不够丰满,再“醒”口味就不伦不类;
劣质低端的酒不需要醒酒,此类酒普遍添加香料,这一醒,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香气,当然这类酒也不值得喝。
这些白酒需要醒呢?
高度酱香型白酒可以适当“醒酒”,对喝不惯的人来说其口味太冲,冲顶感太强,适当的“醒酒”的确能散发酒精的刺鼻气味,减缓冲鼻感;
部分陈年酱香型白酒可适当“醒酒”,因为老酒年代长远,酒精味其实在存储过程中早已挥发,酒体也更浑厚,陈年酱香型白酒喝着总是偏咸。稍微开瓶放置一些时间,会得到更好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