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张弥曼的名字赫然在列。65年地质科研岁月,她用自己的笃定,为世人解密远古化石谜团。
张弥曼的父亲是一名医学教授,受其影响,张弥曼从小便对科学满怀憧憬。1953年,17岁的她响应国家“地质报国”的号召,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此后的几十年内,张弥曼全身心地扑在这个对平常人而言神秘而枯燥的学科上,数十年如一日。
1955年,张弥曼前往莫斯科学习古生物学,开始进行鱼化石研究。回国后,她进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那时的她常常是用一根扁担挑着被子、锤子、化石纸、胶水,跋涉在荒山野岭间,身上的行囊最重时达到35公斤,还要走20公里的山路。
上世纪80年代,张弥曼在制作鱼标本时既没找到内鼻孔,也没找到颅中关节,这与瑞典学派对杨氏鱼的论断截然不同。后来,她用更多证据动摇了瑞典学派的权威,在国际古生物界引发轰动。直到1995年,全球学界才普遍认同她的观点。“越来越多的鱼化石显示,鱼类登陆关键环节就发生在中国云南。而张先生是这一大发现的开拓者。”
近年来,张弥曼对古鱼类化石的研究,不仅为国内石油开采与古生物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2016年,张弥曼被授予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在化石中求索一生,82岁的她,如今却比钻石还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