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中国诗词大会决赛上,向往“不慕繁华,依子空谷”的陈更,身着一身温婉民国学生装,凭借机智过人的精彩表现,以及乐观自信、淡定从容的舞台风格,摘得总冠军的奖杯。“天道酬勤,水到渠成!”在主持人董卿的赞许声中,这位北大机器人博士终于圆了自己的诗词梦。
从“女学生”到“诗词大神”,是不少热爱《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对陈更印象的转变。首次登台,陈更可谓一鸣惊人,“中国诗词讲究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即气象浑厚、体面宏达、血脉贯通、韵度飘逸。”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四季元老”,一番开场白,无不显露出对中国诗词颇有深度的理解。
陈更的曾祖父是一个书生,在他的影响下,陈更每年寒暑假的时光,都是在旧语文课本和不少80年代的小说中度过的。不过,尽管从小并没有专门阅读背诵大量的诗词歌赋,但读书却是她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那种‘文字从纸张上袅袅升起,给看字人带来慷慨的气息与画面’的感受令我着迷,阅读文字,会带来自由而神奇的大脑反应,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饱读诗书、出口成章的陈更,直到21岁才开始了自己的“诗词启蒙”。学业繁重的她,在开始读研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大规模”的阅读诗词。在陈更的心里,“ 诗词”带给她的是灵魂的愉悦,“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休憩场所,诗词是我的避风港。”
寒暑假读、吃饭读、坐地铁、坐火车读、睡前读、晨读……就这样,从研一到研四,从《唐诗三百首》到一些诗人的全集,陈更一直在读诗词,填补了没有从小开始积累的遗憾。作为北大的机器人女博士,在旁人看来很难统一的诗意与理性,在她的身上却得到了完美融合。 “诗词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不会将它作为谋生的手段”,在陈更看来,深度诗词让她的生命更宽广厚重,能更耐心、更坚韧地面对艰深曲折的科研工作。
捧回诗词大会的冠军奖杯后,陈更笔下的《几生修得到梅花》正式出版。这位智能机器人博士,还将继续书写自己的花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