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金融服务、无人驾驶、无人机的背后都有密码系统在保驾护航。当我们在享受着密码带来的安全时,有一群特殊的科学家却在执着于密码破译,从而让密码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王小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考时,王小云没能如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物理专业,转而报考数学系。勤学好思的她很快燃起了对数学领域的兴趣,并为之学习和研究长达十年。硕士毕业前夕,在潘承洞、于秀源两位著名数学家的建议下,王小云带着自己多年的数学研究成果,进军在国内兴起不久的密码学。
“现在看来,当初选择这个研究方向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事实上这个方向里的科学家,99%的人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功。但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看似简单的数字排列,实则有着极为深奥的密码学原理,几百个方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经历数月的机器运算,一种密码算法的破解往往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即便如此,成功率也只有1%左右。如此繁杂的科研任务,王小云与团队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2004年,王小云携HASH函数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出席世界密码学三大会议之一的美国密码会议,宣告了固若金汤的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轰然倒塌”,被学界称为“王氏攻击”。数月后,她的团队又成功破解了与MD5齐名的SHA-1密码算法,中国女学者王小云的名字,写进了国际密码学界的史册。
近年来,王小云将她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国家的密码系统设计中,为国家密码重大需求解决了实际问题。她和国内其他专家设计了我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时至今日仍为我国多个行业保驾护航,审批的密码产品达千余款,仅受SM3保护的智能电网用户就超过6亿,含SM3的USBKey出货量过10亿张,银行卡过亿,为保护国家重要领域和重大信息系统安全发挥了极大作用。如今,盛名之下的王小云一方面继续现有的研究,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培养出更多的“可以和世界顶尖密码学家对话的学生”,让中国密码学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是她执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