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今天读到隋唐之际天才级诗人王绩的这首《醉后》,不禁感慨,一个久枕寂寞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我们才静卧了不足一月,而王绩却蜗居了三十余年。
王绩,于公元592年(隋文帝开皇12年)出生于太原王氏家族。史书记载,王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六代冠冕”,家族事迹和族谱在当时的史书都有所记载。到了王绩这一代,哥哥王通和王度都是隋朝名臣,而王绩作为兴旺家族的种子选手,从小也是苦研圣贤书,经常游走于家乡和京城之间。
然而就在王绩十三岁这一年,隋炀帝杨广弑父篡位,次年征召他的兄长王通,王通深感政治险恶,借病推辞,在家潜心著书。
15岁那年,王绩到长安游玩,一天跟着朋友来权臣杨素家里来串门。杨素看他年幼,就很不把他当回事儿。王绩年少轻狂,很是不爽,说:我听说周公礼贤下士,如果正在吃饭,就会先把饭吐出来,如果正在沐浴,就先把湿漉漉的头发扎起来,生怕怠慢了。明公你如果想长保皇宠和荣贵,对人不应该这么傲慢。满座人听了都很惊奇,夸他是当代孔融、“神仙童子”。
直到23岁时,王绩才开始出来做官,朝廷要任命他为秘书省正字,在权力中枢为官。但王绩说他不喜欢在朝廷,希望到扬州六合县做一个县丞(相当于常务副县长)。而到了六合县以后,王绩天天嗜酒如命,不干正事儿,因此遭到弹劾,被罢官。这就好比庄子说的,我宁愿像猪一样在臭泥坑里打滚儿,也不到庙堂之上做万人祭拜的死乌龟壳子。
说到这儿,多数人会以为王绩是不堪大任的烂泥巴。而实际上,聪慧过人的王绩是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感到不安。
首先是隋炀帝的穷兵黩武、奢华无度,搞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上文说到隋炀帝是弑父篡位,政治上的污点很大,而为政也极为残暴,凡有反对者隋炀帝统统杀掉。王绩的兄长王通经常悲叹道:“人力尽矣。”任隋炀帝如何征召,王通就是不出来做官。
其次是当时战乱四起,又出现大的瘟疫,人们把生命看得重于一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让王绩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有就是受兄长王通的影响,虽然也割舍不下出仕为官的情结,但更重视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独立。
所以接下来的时光,王绩要么宅在家里读书,要么四处游山玩水。
27岁那年,唐灭隋,天下局势趋于安定。到了32岁,王绩因为曾经做过六合县丞,所以又出仕,待诏门下省。门下省是唐朝非常核心的权力中枢,待诏就是备选干部的意思。备选干部的待遇很一般,有人问他“待诏”开心吗?他说,俸禄“殊为萧瑟”,倒是每天三升酒值得留恋。上峰听了之后赶紧说,三升酒哪里能够满足先生的愿望,于是改成每日一斗,时人戏称他为“斗酒博士”。
大概当年他急于归隐,留下不好的官声,他一直没有受到重用。40岁那年,他再次归隐。
到了42岁,他主动要求做官,做的什么官呢?太乐丞,就是歌舞团的头儿。这个职位与王绩的资历显然不匹配,那他为什么要屈尊来做这个小官呢?原来太乐署的史官焦革善于酿酒,王绩去当这个官完全是为了讨酒喝。焦革去世以后,焦妻继续给王绩送酒,后来焦妻也去世了,王绩就又辞官归隐,这一年他43岁。
这显然是学阮籍。阮籍当年也是不肯坐官,但听说步兵衙门的厨房里藏有好酒,就申请做步兵校尉,把步兵衙门里的酒喝光,然后辞职回家。
王绩一生,既像阮籍、又似陶渊明,又有天生刘伶、以酒为名的癫狂劲儿,而他自己又自称“五斗先生”,意思是他要喝到五斗酒的时候,才解了酒瘾,真正喝到有感觉。所以王绩身上浸透了魏晋风流,又开启了盛唐的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