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国产葡萄酒产业已形成了宁甘新干旱地区、渤海沿岸平原地区、黄河故道及淮河流域地区、黄土高原干旱地区以及长江以南的攀西地区和云南高原等大型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基地,葡萄酒行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葡萄酒消费者对于葡萄酒认识地加深,国产葡萄酒的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李华认为,保证产区葡萄酒的多样性和个性,是目前提高中国葡萄酒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工作。这才能使中国葡萄酒产业走向“突出个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葡萄酒产业首先要摆脱已有的葡萄酒产区的经营模式,更加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强化产区地缘品牌的建设,致力培育一批具有我国特色的葡萄酒优质产区以及众多的特级优质小产区,从而真正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因此,近几年国内部分专家开始在地理标志产品的基础上关注和研究小产区体系。小产区的概念也逐渐得到相关行业的重视,在葡萄酒行业开始出现企业自行建立小产区生产模式的迹象,并针对小产区中的种植、生产、品牌建设等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借鉴经验,小产区发展刚刚起步
小产区模式源于法国葡萄酒行业,法国葡萄酒就是利用诸多小产区打造成功的。法国葡萄酒闻名于世至今已有160多年,已经成为法国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小产区模式功不可灭,其为法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带来了其他农产品行业难以比肩的成就。可以说,没有小产区模式,就没有法国葡萄酒业的辉煌。
鉴于国外的发展经验,近几年葡萄酒行业开展了小产区产品及品牌建设的探讨。但是,小产区葡萄酒产品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现阶段葡萄酒小产区建设距离市场的认知和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
国内小产区发展较早的是新疆玛纳斯县,玛纳斯拥有独特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其所产的葡萄酒在业内取得广泛认可,2018年9月,中国酒业协会为玛纳斯颁发“全国唯一的酿酒葡萄认证小产区”证书,这是我国首个获得认证的小产区。
经过不断发展,目前玛纳斯酿酒葡萄基地已达7万余亩,2000亩葡园获得有机认证。此外玛纳斯酿酒葡萄基地面积采用单产300公斤、单蔓600公斤、单双蔓800公斤、单双蔓1200公斤、普通园五种栽培模式,为提升酿酒葡萄品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在玛纳斯县潜心研究近十年的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段长青表示,天山北麓独特的地形与气候为小产区的科学划分以及认证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获得认证后,企业应发挥产区多样化风土的特色,为多元化的市场打造个性化产品。
而远在3200公里之外的秦皇岛产区也在进行着葡萄酒小产区的发展。秦皇岛市葡萄酒产业发展促进局就曾提出,努力推进特色小产区建设,调整好种植结构。
众所周知,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提高产品品质,实现个性化发展,基地建设是关键。秦皇岛产区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基地建设质量,正努力推进特色小产区建设。一方面,进行气候条件监测和土壤分析,制定特色小产区规划,逐步实现原料种植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培育出多个具有秦皇岛特色的优秀小产区,实现酿酒原料多样化、优质化,为葡萄酒产品优质化、多样化、个性化奠定基础。
2018年12月,秦皇岛产区召开了“关于2018年秦皇岛葡萄酒小产区项目年终总结研讨会与品评交流会”。据悉,2019年秦皇岛小产区相关工作还要进一步提升细化,物候期的准确时间要进一步确认,其中防虫、防病为工作重点。其次要加强试验基地的跟踪,以及进一步研究土壤平衡施肥的问题。
虽然有国外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国内的地理环境有别于国外,针对国内的产区情况制定出完整的小产区建设发展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像玛纳斯、秦皇岛等葡萄酒产区都在围绕这一目标在逐步进行实践。
中国葡萄酒小产区的认定及影响
2018年2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制定并颁布《小产区产品认定通则》(T/CAQP003-2017)团体标准,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这是目前我国推出的唯一一个小产区产品认定标准,也让中国小产区发展有了一个可以遵循的发展标准。
2018年9月,在武威举行的“河西走廊葡萄栽培酿酒技术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国际交流会”中,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葡萄酒杂志社社长,中国小产区认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黄卫东作“葡萄酒小产区认定与品牌培育和产业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其中详细介绍了中国葡萄酒小产区的认定概念。葡萄酒小产区认定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小产区(乡、镇以下行政区域或具体的地块),葡萄酒所具有的质量、独特风格、声誉或其他特性,取决于该小产区的气候因素、风土条件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中国小产区产品生产地命名的葡萄酒,且该葡萄酒具有安全、优质、独特、难于复制的特点。而中国葡萄酒小产区的认定包括:在特定小产区、产地、认定的特有地块和村乡区域内的特有地块种植的酿酒葡萄园(有数量限定)。其次,葡萄原料全部来自该小产区、产地、认定的特有地块和村乡区域内的特有地块,并在该地采用特定酿酒工艺生产的葡萄酒(有数量限定)。
黄卫东说:“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葡萄酒优质产区和酒庄葡萄酒将逐步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优质产区走多样化、个性化的酒庄发展之路,并建立特色明显的酒庄产业集群。这也就决定了,小产区和小产地葡萄酒将逐步凸显出价值提升、就业增加、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差异化发展等特点,将大幅度提升特色风土的土地功能和价值。”他认为,中国葡萄酒产业一定会培育出众多优质小产区,如乡镇级小产区、村庄级小产区以及一级、特级葡萄园。
小产区是地缘品牌的“明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差异化特色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特色产品的安全性、原产地、生产数量、特征等要素的透明度也越来越关注。因此,一些拥有独特地理环境的产区其自身带有先天优势也越发凸显出来,这种优势也正在逐步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因此,地缘产品和品牌应运而生。
所谓地缘产品,是指具有特色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禀赋的优质产品。地缘品牌,是在地缘产品基础上建立的品牌,也有学者称之为“产区品牌”。由地缘产品和品牌所形成的发展模式,被称之为“地缘品牌模式”。而小产区产品品牌模式是一种更高级的产区概念和竞争模式,小产区产品和品牌,是地缘产品和品牌的最小单元。
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葡萄酒国家在小产区产品的挖掘以及品牌建设上的持续努力已经取得成效,形成了“小、美、尊、贵”的小产区产品品牌特色,也体现了“产区决定风格”这一葡萄酒行业的金科玉律。
而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较短,所以小产区还在发展中阶段,未来前景可期。独一无二的风格正是葡萄酒的灵魂,而小产区葡萄酒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发展方向,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品牌推广策略。深挖产区风土特色、探索品种特性,发挥地缘优势,用小产区打造不同产区的地缘品牌,是中国葡萄酒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早在2009年,中葡酒业与玛纳斯县政府合作开展玛纳斯小产区葡园建设,历经6年的精耕细作,培育出以玛纳斯为代表的特定小产区,让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玛纳斯小产区葡萄酒不可复制的典型风格和特征。因此,小产区产品品牌作为地缘品牌中的一部分,其独特性引人注目。
小产区产品和品牌的典型性、不可复制性迎合了当下消费市场的消费需求,业内这样形容小产区产品:如果把地缘产品比喻成美丽的地毯的话,那么小产区产品就是镶嵌在这个地毯上的一颗颗“明珠”,而小产区模式则被称之为“小而美的产区模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