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钧窖,见识宋徽宗珍爱的钧瓷制作
图文 / 霜凌
钧瓷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远在宋朝时期,便被徽宗赵佶钦定为御用瓷器。他的肯定自然是对钧瓷艺术成就最权威的认可。
黄金有价钧无价。
从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足见钧瓷之金贵!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是钧瓷独特的魅力。
世间从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钧瓷器皿,同一窑烧制的瓷器,因在窖中的位置不同,受热不同,受热面不均,出窑所成的釉色也是不同,就连最有经验的制瓷大师在瓷器出窑前也不敢确定釉彩的成色。而钧瓷又完美的利用了釉的薄厚与流动,促其窑变酣畅淋漓,变化莫测,所成图案令人遐想无穷。
钧瓷还有一个最独特,最有意思的特点“开片”。如上图,釉面的冰裂纹。开片持续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的数月,有的数年,若在阗寂无人的夜里,闭眼听那如琴如铃的瓷釉碎裂之声,澄静之中平添情趣。釉面碎而不脱落,瓷胎完好。钧瓷因此便又多了一番赏鉴意趣。
退后一步再拍,便是这样一尊貔貅造像,窑温造就的窑变釉色凝重华美,浑然天成。
介绍了半天,还是一起来钧瓷之都禹州神垕(hou)镇的金鼎钧窖看看连宋徽宗爱极了的钧瓷是怎么制作的吧。
这位帅哥名叫王蒙阳,祖上世代都是钧瓷工匠,他已经从业七年,算是师傅级了。正在为一个小口功夫瓶修坯。一个拉好的初级坯瓶放在电动旋转的台子上,小师傅用几把雕刻刀顺旋转之势,削去多余的泥坯。
这是技术活,全凭手感和经验。按事先设计好的器形,在没有模具的情况下,全凭感觉,做到分毫不差,其技术含量可想而知。
小帅哥年龄不大,用刀手法却是纯熟,无须模具样品,在哪里下刀,下到几分,皆是成竹在胸。
下半部分修成,按规矩要加盖制作者的印章和金鼎钧窖的印章。
王蒙阳盖的个人印章名为“高丙建”。我有些不解。小师傅解释说:高丙建是金鼎钧窖的老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他是高丙建门下市级传承人。这个器形也是他老师设计的。当然是盖老师印章。
翻过来修上半部分
修成后的器型。“小口功夫瓶”感觉很难了吧?钧窖的金贵之处并不只是拉坯成型这一环节。钧瓷的生产工艺极为复杂,烧制尤其不易,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从选料到烧成,七十二道工序无论哪道稍有不慎,都是前功尽弃。现在科技加入钧瓷烧制,许多工序能够精密把控,其成窑率也只达到40%。
再看拉坯,瞧瞧一块软硬适中泥巴,如何变成形状优雅的瓶子的。
开动转盘,双手蘸水,泥的表面湿滑起来,那泥巴随着转盘转动在王蒙阳手中柔软听话的改变着形状。
一个可爱的雏形。
收颈,修瓶口
成形,切下来,放一边晾着,之后如上图步骤修坯。余下的泥团继续做下一个坯瓶。
做好的器型,先要入窑烧制一次定型,再上釉,之后入窑再烧出釉彩。
没能赶上金鼎钧窖的开窑是件十分遗憾的事。多欣赏展厅里陈列的美瓷,也算是补憾了。
金鼎钧窑是宋代官窑的传承者,传承了宋代官窑的制瓷工艺和精髓。秉承每件瓷器都是幻化天、地、人入一物的天人合一之精华,是窑火凝结出火与人的艺术。求珍去凡恪守着官窑标准,在苛刻而奢华的甄选中求得极致艺术珍品。所以这里陈列的每一件都堪称传世精品。
钧瓷现如今常做为国礼现身世界。这两个瓶是九七香港回归时烧制,当时同烧了四只,选了其中两只釉色最美的做为国礼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
本文由段霜凌老师原创
转载请联系我们,禁止侵权
xiuxiandupin@163.com
编辑:木图
文章配图来源于段霜凌老师
文章内容来源于段霜凌老师
好的内容都在这里哦
(有可能什么都没有)
不信关注看看
这是一本太过正(WU)经(LIAO)的杂志
禁止侵权,未经授权盗取作者图文
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