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总医院,有这样一座雕塑,它的原型是现已年届九句的“大国骨医”卢世壁。60余年从医路,他以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救死扶伤的使命,成就“大国风骨”。
上世纪30年代,卢世壁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在父亲的熏陶下,卢世壁立志医学报国,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医学预科,后又考入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进入解放军总医院,开始了骨医生涯。
彼时,新中国骨科研究百废待兴,骨关节坏死成为中国骨科最头疼的难题。“一定要研制出中国自己的人工关节!”在国际科研信息被封锁的情况下,卢世壁与团队独立进军人工关节研制领域,靠着仅有的骨关节资料,用木头刻出了首个人工关节模型,又历时数年找到了最完美的“骨水泥”材料。上世纪70年代末,他率队完成我国首例人1关节置换手术,一举填补了空白。
从攻克异体神经移植临床手术的排异性难题,到首创将记忆合金引入脊柱外科,卢世壁在骨科医学的道路上从未停歇,曾在了7天内统筹9个手术小组,让17个手术台24小时连续运转,一次性挽救重伤员300余人。20世纪90年代,他组建团队成功培养出软骨组织块,给年轻的骨伤患者带来福音,而他自已的双手,却因长年在X光下做手术而永久变形。
“哪里最需要我,我就要到哪里去”,卢世壁始终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曾先后圆满完成邢台地震、营口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救援任务。十年后的今天,卢世壁仍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实现“成为人民生命的托付”的人生目标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