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让贵州诞生了许多令人赞不绝口的好酒。而在众多贵州白酒品牌中,又数茅台的影响力最广。茅台是当今白酒市场中当之无愧的行业霸主,其更是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带火了酱香型白酒,如今酱香热的势头也依旧强劲。
有相关数据表明,2020年酱香型白酒的产量约为60万吨,60万的产能对年度白酒行业总产能来说并不算多,仅占到8%。但即便产能小,酱酒行业的营收和利润也仍然可观,其中利润高达630亿元,约占白酒行业的40%。每一个数据,都是酱酒热最有力的佐证。
除了行业大哥茅台外,一款名为珍酒的中国名酒同样备受贵州当地酒友的喜爱。说起来,茅台和珍酒还有一段极深的渊源。翻看酱酒历史,现在很多酱酒厂的酿酒工艺都师从茅台,珍酒也不例外。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茅台的年产量仅有500吨左右,于是就有人提出了“万吨茅台”的设想,企图扩大产能。可惜的是,当时粮食产量过低难以撑起这个设想,计划只能暂时被搁置。一直到1975年,“万吨茅台”才再次被提起,贵州茅台酒异地生产试验工程正式立项。
随后,原茅台厂长郑光先带领二十多位茅台精英,将窖石、窖泥、原料、设备等一个不落地搬到了离茅台镇不远的遵义市北郊,从此开启了异地茅台的研发工作。终于在十年后,易地茅台试制酒获得了,当时白酒界泰斗周恒刚、 季克良等界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异地茅台”宣告成功。
与此同时,时任国务委员方毅亲笔写下“酒中珍品”,异地茅台这才有了珍酒之名。珍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茅台的“复刻版”,其在不论是风格还是口感,都与茅台极为相似。此时就有人提出疑惑了,茅台在珍酒之前就先打响了名号,此时再推出个“高仿”合适吗?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太过担心,珍酒生产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与茅台一争高下,而仅仅是为了让老百姓也能喝得起优质酱酒。基于此初心,以及各位大佬的助推,珍酒这才慢慢有了起色。
然而时不待珍酒,上世纪借贷扩大产能一倍后,珍酒就遇上了白酒行业的萧条期。那时的珍酒不仅卖不出酒,顶上的贷款同样压得其喘不过气,双重重压之下,珍酒几近破产。随后的十几年中,珍酒在白酒市场中的表现一直平平无奇,直到2009年珍酒改制,这才慢慢有了起色。
回望珍酒的历史,其虽然不像头部选手茅台那般出众,但至少其真正实现了“万吨茅台”的初心,而正是这份初心,才让珍酒走进了当地酒友的心中,地位甚至比茅台还高。那么这款被界内视为茅台“亲儿子”的珍酒,酒友们喝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