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毛乌素沙漠要被灭了”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排行榜。这片形成于唐朝的沙漠,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也是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恶之源”。从20岁开始,殷玉珍用了32年,带领村民种下2700万棵树,把7万亩沙地被她种成了绿地,为治沙这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有名的治沙英雄。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嫁到了毛乌素沙漠里的林川村井背塘,一个半掩在沙漠里的地窖成了殷玉珍和丈夫的新房。“宁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沙欺负死”,生活上的贫困和艰难,沙海中的无尽寂寞,都没有击垮殷玉珍的信念,为了不让黄沙吞噬家园,她决定在沙漠中种出一片绿洲。
1986年的春天,殷玉珍购买了600棵树苗栽种于屋子周围。可到第二年,600棵小树只存活了不到10棵。即便只有六十分之一的希望,对于殷玉珍来说也是坚持的动力,她依旧继续着自己的“人沙战斗”。1999年,勤勉治沙的殷玉珍第一次走出毛乌素,成了劳模会上的“名人”,可她却不将治沙工作止于荣誉,依然继续在沙海中忙碌着。除了种树以外,殷玉珍还规划着沙地效益,在沙漠中开辟出了生态果园。
2005年,在联合国全球千名妇女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会议上,殷玉珍成为内蒙古唯一入围的人物;2010年,她在韩国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上荣获国际水环境“盖娅”(GAIA)奖一等奖;2012年,在法国马赛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水论坛部长级会议上,她向世界介绍了自己多年的治沙经验与成果……多年来,殷玉珍共获得国内外奖项80余项,韩国国家电视台还将她的事迹制成多语种专题片,在全球播出。
沙海转型,大漠逐梦。为了心中一片绿,殷玉珍克服了无水、无电、无路及病魔的困扰,将一生献给治沙造林事业。从事治沙工作32年以来,她带领村民种下2700万棵树,消除了7万亩沙地,不仅阻止了家门口的风沙,更还给了地球一片净土。“我就是想,怎么能把治沙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