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种饮料,属于物质层面,但是它又融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功能,铸就中国特色的酒文化,在中国几千年中,贯穿中华文明历史的符号。白酒,不单单是酒,一种物质,那么简单,更是中华文明大版图中不可忽略的一块拼图。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上声
吴藕汀
层云愁天低,久雨倚槛冷。
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
心将时人乖,道与隐者静。
桐阴无深泉,所以逞短绠。
古人饮酒的三大观
而在饮酒文化中,强调的是“我”与外界——人的关系,在饮酒过程中“观物、识人”,以此获得自我的提升,并且强调适量饮酒,作为一种养身之道,讲究酒德和酒礼。
积厚流广的中医文化
[ “勿强饮” 、“温克”,即不过量,能把持住自己不失言、不失态。 ]
“三爵不识”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就是喝完三爵,就应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而早在周朝,就曾经颁发过中国第一部禁酒令《酒诰》,要求有官守、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并且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
[ “勿空腹饮” ]
古语云“空腹盛怒,切勿饮”,认为饮酒必佐佳肴。按照现在的理念便是,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而肝脏在分解乙醇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如果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
[ “勿混饮”,易醉。 ]
宋代有一本《清异录》,书中说:“酒不可杂饮。杂之,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忌。”多种混杂饮用会使人感觉肠胃不舒服,加重肝脏负担,加速酒醉,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了。
[ 未饮先酹酒 ]
酹,指洒酒于地。在签神祭祖祭山川江河时,必须仪态恭肃,手擎酒杯,默念祷词,先将杯中酒分倾三点,后将余酒洒一半圆形。这种我们在影视作品中也会常见。
[ 会玩 ]
论喝酒这事,古人比我们会玩100倍~
不仅宴请要在有格调的环境下,比如画舫、荷亭、花前、月下、竹林、高阁……还要焚香、围炉,行酒令吟诗、度曲,斗智斗巧,提高宴饮的文化品位。酒后还要配以赋诗、投壶、登高、垂钓等雅致活动。
古人评饮酒,说“非饮食之事,乃文化之事也”。古人的酒文化,绝对是“养身又养心”的,这些精华之处绝对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