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发烧友们平时聚餐饮酒,在喝之前都会先碰个杯,来一句“干杯”,这个小仪式进行完,大家就开始尽情畅所欲言。那么喝酒前的干杯小仪式是怎么来的呢?
干杯一词的起源
“干杯”英文“Cheers”一词起源于16世纪的爱尔兰,原意是烤面包。
当时爱尔兰的酒徒,习惯把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及去除酒的不纯性。
到了18世纪,“干杯”这个词才有了今天祝酒的含义。
中世纪欧洲碰杯是为了测试杯中酒是否有毒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们盛行用毒酒来谋杀对手。
聚会喝酒时,会互相碰撞酒杯,使自己的酒液碰溅到对方的杯中,以此来测试酒杯中是否有毒,或者表示与敌人同归于尽。
因此有了碰杯的习俗。
古希腊碰杯是为了准找感官的浪漫
古希腊人认为在喝酒时,人的鼻子可以嗅到美酒的香气,眼睛能看到美酒的颜色,舌头能分辨出美酒的味道,唯独耳朵没办法享受到美酒的感觉。
于是他们想到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耳朵就能听到清脆响声,这样五官就能一起享受到来自酒的乐趣。希腊人的浪漫真是名不虚传呐!
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喝酒碰杯是为了传递友好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使臣来往频繁,饮酒时人们用右手执杯,伸直与肩齐,让对方看到自己腰间没有暗藏武器,以示友好。
现代喝酒碰杯是为了烘托气氛
现如今朋友聚会喝酒时,碰杯是为了活跃酒桌气氛,通过相互碰杯使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同时也传递了彼此间的愉悦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