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近期疫情反复,封城、不允许聚集等系列防疫措施,虽然有效控制了疫情,但也导致商务宴会与聚餐大幅减少甚至取消,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是酒类重点消费市场,这对酒类消费市场的良好运行产生了一定冲击,对行业稳步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复盘白酒行业情况,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波疫情避开了白酒的消费旺季,各酒企春节期间动销良好,一季度经营保持了稳健增长,充分说明了白酒行业繁荣长周期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忧的是,疫情的反复多次出现,容易导致市场消费情绪低落,消费面出现信心不足、消费欲望下降的负面效应。
面对疫情冲击的持久战,各企业锐意进取、积极应对,根据自身情况及当前局势,在渠道、市场、产能等方面作出了针对性部署调整,以求在酒类市场中取得破局,寻求高质量发展。
卸库存甩开重担,提利润轻装前行
白酒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是向优势产能集中、向优势产区产区、向优势品牌集中,这种市场环境下,头部企业对市场拥有相对强势掌控权。“喝少点,喝好点”的消费升级趋势仍将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各企业也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部署,开启了新一轮的停货涨价潮。郎酒将青花郎计划内出厂价上调100元/瓶;水井坊新一代井台建议零售价上涨70元/瓶;五粮液八代五粮液建议零售价上调100元/瓶等。从这方面的行动来看,各头部酒企仍对未来的市场发展充满了信心,而停货一方面可以缩减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为提价顺价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涨价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利润,塑造并提升品牌形象,可谓是一举两得,利于酒企在当前的酒类消费环境中轻装前行。
白酒产业的高度集中化发展趋势还表现在流通环节的酒商规模和数量上。一是连锁新零售向上整合供应链,向下锁定消费者;二是品牌运营商快速建网络做陈列。大商、超级大商正在成为酒业新风景。《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酒类产业在市场建设上,将实施“酒类大商1510培育计划”,培育千亿级酒类大商至少一家,百亿级5家,50亿级大商10家。酒商持续集中化,将促使整个酒类产业链更加合理,能更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高端市场难为继?品质护航造新局
疫情的反复,并没有改变白酒行业的产业现状,白酒市场仍将长期处于“不缺酒,但缺好酒”的消费环境。面对如此的酒类发展机遇,各酒企均以提升品质、做强高端产品、为老酒年份酒打下坚实基础为目的,开始实施扩产提质工程。茅台投资41.1亿元实施“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建设项目,未来将形成系列酒制酒产能约1.2万吨、制曲产能约2.94万吨、贮酒能力约3.6万吨;五粮液投资27.5亿元对制曲车间进行扩能改造,“十四五”期间新增12万吨原酒,白酒总产能力争达到22万吨,原酒储存能力将达100万吨;其余位于四大核心产区的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今世缘等也相继实施了扩产计划。在疫情期间,抓住机会进行扩产提质,不仅能带给酒企更充足的优质基酒储备来满足可能出现的“报复性”消费,也可以为未来的高端化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等风来,不如迎风去
社交是白酒的底层逻辑,疫情的全国蔓延导致宴席等聚会被各地明令禁止,生日宴、寿宴等宴席会受疫情影响取消,很多聚会也没法举办,这给白酒消费带来了直接影响。但婚宴,作为用酒的特殊场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会选择延期而非取消。可以明确的是,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类渠道场景就会相继得到复苏,前期积压的婚宴、商务宴请的需求将得到集中释放,餐饮终端也将出现极大反弹,消费者的报复性消费,将直接驱动白酒消费。
面对婚宴未来的恢复增长,各酒企也扎根一线、提前行动,国台“春耕行动”推出一整套宴席推广政策;剑南春加码300元价格带卡位婚宴市场;区域性品牌加深在婚宴采购链条寻求合作。对酒企而言,针对性的提前布局消费场景,是对消费市场提前研判后的可行策略,当期待已久的报复性消费来临,他们将占足天时地利人和,而“回血”时刻也即来临。
勇转型,创新立潮头
数字化赋能是酒类行业未来的明确发展方向,前几年各大酒企加注抢滩,在数字化领域着重发力,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构商业模式、重塑核心竞争力。面对此轮疫情的反复,各大酒企也将数字化转型进行了牛刀初试,转化为了实际的成果。就以新零售方式来看,茅台的i茅台自3月31日试运行,7天便有累计有超过3000万人在线申购产品,平均每天500万的活跃用户;五粮液持续优化“云店”,通过这款整合全国1600余家专卖店优势资源的“云上服务”平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无接触式产品配送服务,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其余企业也用各种形式在线上端发力,并取得了不错效果。很明显,在后疫情时代,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可以迅速地研判市场,发布系列提速转型举措,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面对疫情的考验也就更加从容,充满优势。
虽然,疫情仍未清零,但总体可控,加上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地执行都相当有力,在全民共同抗疫下,疫情总会被击败,而酒类消费市场也将会迎来一次“报复性消费”浪潮。而各家酒企,认真研判形势、积极应对,并结合自身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在渠道、生产、市场、科技方面作出了布局与行动,且取得一定成果。相信即使在疫情反复的持久战下,酒类行业仍能取得具有确定性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 / 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