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开窖后在滴窖期间要进行“开窖鉴定",就是对该窖的母糟、黄浆水,用“一看、二闻(嗅)、三尝"的感官方法进行技术鉴定。以前是老师傅(班头)根据经验自行判断,现在是车间主任、班组长召集当班人员对黄水、母糟,结合化验数据进行开窖鉴定,总结上排配料和入窖条件的优缺点,根据母糟(酒醅)发酵情况和黄水的色、味,确定下排配料和入窖条件这是四川名酒厂传统采用的方法,对保证酒的产量和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窖鉴定过程就像老中医给人看病的过程,先是“ 摸脉",即查看当排发酵温度记录,升温快慢,最高温升到多少,升到最高温要几天,温度挺住的天数,窖温下降情况,“窖跌”情况等;然后是看“排泄物",即看母糟和黄水。最后判断是否有病,有什么病,才能“对症下药”(确定下排配料和入窖条件),并“药到病除”( 使母糟保持活力,产质量稳定)。
src="https://www.sxmch.com/static/images/20230101/6b5683296a3bb46f0434de6fca118ce4.jpg" alt="浓香酒对窖池的要求,开窖鉴定是检测酿造过程,好窖池才能有好酒">
下面将四川某名酒厂对母糟、黄水感官鉴定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1、母糟的鉴定
(1)母糟疏松泡气,肉头好有骨力,颗头大,红烧(即呈深猪肝色)。鼻嗅有酒香和酯香。黄浆水透亮,悬丝长,口尝酸味小,涩味大。
这种情况,本排母槽产、质量都较正常。这是因为上排配料恰当,而且入窖条件也较适宜,窖池管理也搞得较好,母糟做到“柔熟不腻,疏松不燥",发酵良好。下排应稳定配料,细致操作,才能保证酒的产量和质量。
(2)母糟发酵基本正常,疏松泡气有骨力,星猪肝色,鼻嗅有酒香。黄浆水透明清亮,悬丝长,呈金黄色,口尝有酸涩味。这种情况母糟产的酒,香气较弱,有回味,酒质比前一种情况略差,但出酒率较高。
(3)母糟显粑(软),没有骨力,酒香也差。黄水黏性大,呈色黄中带白,有甜味,酸、涩味少。这种黄水不易滴出。此种母糟因发酵不正常,故酒的产量少,质量也差。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冬、春季,有时夏季也会发生。这是由于连续几排的配料中,稻壳用量少,量水多,造成母糟显粑,没有骨力。粮糟入窖后不能正常糖化发酵,造成出窖糟残余淀粉高。尤其是黄水中含糊精、淀粉、果胶等物质。使黄水白粘酽浓,不易滴出。解决的办法是,下排加糠减水,使母糟疏松,并注意入窖温度。要通过连续几排的努力,才能使母糟逐步恢复正常。
(4)母糟显糙,没有肉头,黄水较清,悬头小,酸涩味少。这是因为连续几排配料不当,糠大、水多、母糟残淀少,显糙,保不住黄水。这种情况,出酒率稍高,但酒味较淡,缺乏浓厚感。下排配料应考虑加粮减糠,适当减少量水用量,并注意入窖温度,以使母糟逐步恢复正常。
(5)母糟显腻,没有骨力,颗头小。黄水浑浊不清,黏性也大。这是因为连续几排配料不当,糠少水大,造成母糟显腻,残淀较高。下排配料时, 可考虑加糠减水,以恢复母糟骨力,使发酵达到正常。
专栏传统白酒全套酿造技术作者:王杰酿酒99.9币50人已购查看2、从黄水的味道判断母糟发酵情况
(1)黄浆水现酸味,如果黄浆水现酸味,涩味少,说明上排粮糟入窖温度过高,并受醋酸菌、乳酸菌等产酸菌的感染,抑制了酵母的繁殖活动,因而母糟残余淀粉较高,有的还原糖还未被利用。这种情况,一般出酒率较低,质量也较差。
(2)黄浆水现甜味,黄浆水较酽,黏性大,以甜味为主,酸涩味不足,这是入窖粮糟淀粉糖化发酵不完全,使一部分可发酵性糖残留在母糟和黄浆水中。此外,若粮食糊化不彻底,造成糖化发酵不良,也会使黄浆水带甜味。这种情况,一般出酒率都较低。
(3)黄浆水现苦味,如果黄浆水明显带苦味,说明用曲量太大,而且量水用量不足,造成粮糟入窖后因水分不足而“干烧”,就会使黄浆水带苦味。另外,若窖池管理不善,窖皮裂口,粮糟霉烂,杂菌大量繁殖,也会给黄浆水带来苦味。这种情况,母糟产酒质量低劣,出酒率也低。
(4)黄浆水现馊味,如果黄浆水现馊味,说明酿酒车间清洁卫生太差,连续把晾堂上残余的粮糟扫入窖内。有的车间用冷水冲洗晾堂后,把残留的粮糟也扫入窖内,造成杂菌大量感染,也会引起馊味。此外,若量水温度过低(冷水尤甚),水分不能被淀粉颗粒充分吸收,引起发酵不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种母糟产的酒,质量甚差。
(5)黄浆水现涩味,母糟发酵正常的黄浆水,应以涩味为主,酸味适中,不带甜味。这是上排粮糟配料比例适宜、操作细致、糖化发酵好的标志。这种母糟产酒质量好,出酒率高。
在开窖鉴定中,用嗅觉和味觉器官来分辨母糟和黄浆水的气味,从而分析判断发酵优劣,用以指导生产,是一个快速、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厂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原料配比、操作工艺不尽相同,对母糟、黄浆水的感官鉴别指标应有差异,要善于观察、总结,积累经验,才能准确判断,“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