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云:“冬至大如年。”到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古人早就敏感地觉察到了这种现象,“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眼人”(唐白居易《冬至夜怀湘灵》);“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
同时,冬至这天是寒冷阴森的天气到了极点,阳气初萌面冬尽春回的日子,“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小至》);“舟中万里行,灯下一阳生”(宋.范成大《冬至夜发峡州舟中作》)。
在冬至这一天,无论官方、民间,或与家人宴饮,或朋友相招各尽觞,充满着盈盈喜气。苏东坡曾写下《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五言诗,共三十二句,开头便云:“小酒生黎法,干糟瓦盎中。
芳辛知有毒,滴沥取无穷。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潆。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宋代晏殊在冬至日,与友人宴集于北园,“溪子弩寒千命中,兰英酒熟百传觞”(《和至日北园宴集》)。
冬至是个古老的节日,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今以建寅为正);秦袭其制,以冬至为岁首,故唐人袁淑说:“连星贵初历,今自临岁首。”(咏冬至)》)到了汉代,以冬至为“冬节”,称为“日至”,官场举行费冬之礼,而且放假休息。
魏晋六朝时,称冬至为“亚少”百姓在这天向父母尊长拜节。唐宋仍沿旧俗,“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伙食,祭祀先祖,官放关扑(博戏),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古代在冬至日,帝王要举行“祭天”的大礼,地点多在京城的南郊。因为,天为阳,所以祭天应在向阳的南边。“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唐.权德舆《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明清建都北京,祭天则在南郊的天坛举行。
在清代,旗人为了消灾祈福,冬至日也在自己家中多天,并且顺带祭祖。系祭祀仪式,于冬至日清是五更时分举行,然后陈设宴席以示庆贺。
冬至日,各地还时兴品赏一些节令食品。江浙一带吃汤圆,取团圆之意;北方一带则吃馄饨,故俗语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西北一带多吃饺子(称为“扁食”),陕西人更喜吃红豆米粥。而文人墨客,自然是要相聚饮酒作诗的,“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唐:白居易《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而且一到冬至,便有了“年”的气氛,互相贺节,谓之“添岁”表示“年”虽未过,但实际大家已经添了一岁。冬至过后,大约已是农历十一月的中旬或下旬,十一个月,踏入十二月,便是所谓的“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