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李白的夫子,是王维的偶像。
他是谁?就是那个写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孟浩然。
孟浩然很喜欢喝酒,全唐诗中孟浩然的诗作留下约274首。标题中直接看出他喝酒或者在做与喝酒有关的事的诗作有19首。内容中直接描述喝酒的诗作有63首。
孟浩然,不仅喜欢喝酒,而且是个会喝酒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喝酒。当年,襄州刺史韩朝宗欣赏他,想向朝廷举荐他,约他过府一议。约定当日,孟浩然的朋友来找他,他便和朋友喝酒吃饭去了,还喝的大醉,别人提醒他和韩朝宗的约定,他浑不在意,“喝酒如此痛快,哪有空去管其他事?”看似喝酒误事,实则内心选择。
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孟浩然,早已知道自己想要走的路。生性就不合官场,何不舍去宦途艰辛,得山水之愉,看村边绿树,话庭前桑麻。人,总要活到某个时间才顿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放弃什么。
会喝酒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喝,也知道在此时此刻喝酒,要舍弃什么,能得到什么。会喝酒的人,知“天时”,懂“舍得”,都有大智慧。
这世上最难赴的宴是“鸿门宴”,最难喝的酒是“鸿门宴”上的酒。但是会喝酒的人,即使是“鸿门宴”,也能“喝出”一片天地。
1945年秋,周总理陪同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到达当日,酒宴就开始了。
那一场酒宴就是鸿门宴,谈判桌上的所有情绪、战场上所有的炮火都延续到了酒桌上,敬酒向海潮一样,一波退下一波又起,喝的是轰轰烈烈。
周总理始终坐在毛主席的身边,始终不倒地挡在毛主席前面,迎着那浪潮一杯接一杯往下干。据重庆谈判的相关回忆录记载,在多番敬酒之后,周总理提议平等喝酒,先代表毛主席敬了大家三杯,随后又代表自己敬了大家三杯。
当时会场陡然安静,张群、邵力子、张治中等人站起来了连干了三杯,但没有一个人再敢站出来单独挑战周总理。事实上,赴宴之时,周总理已经连续多日工作没有好好休息,睡眠严重不足,体质也不好。就在这种情况下, 周总理仍然选择一次喝几十杯白酒,是因为他知道酒宴环境的不利,是因为“怕有人在酒里做手脚,放毒”。人,若非陷入绝境无法知道自己能够有多大的潜能。
没有人能够真的千杯不醉,面对鸿门宴,周总理舍得自己的生命,也要护着毛主席,护着未来的新中国。是保护毛主席的心情,让周总理在鸿门宴上无所畏惧,酒量超常发挥。会喝酒的人,能够清楚的看明白喝酒的环境,知道该如何喝酒,也知道在此时此地喝酒,要舍弃什么,能得到什么。会喝酒的人,明“地利”,懂“舍得”,都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