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黄河下游一带繁衍。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 《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史记》记载祖乙迁邢(河北邢台),迁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公元前1525年,相(今河南内黄)遭洪水,祖乙把国都迁到了耿(今山西河津),祖乙迁至耿的第二年,因发生河患,耿城被摧毁而迁都至庇。因其为都仅一年,近代史学界就把祖乙迁耿略去不谈。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什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一致。
(商代农具——溜肩铜铲)
(商代农具——云纹铜锸)
(商代工具——圆口铜凿)
(商代工具——平口凿)
商朝手工业发展很快,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在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周代,都是青铜器的鼎盛时代。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商代的陶器有各种颜色,有些为轮制,有些则使用泥条盤筑法,陶器上常压印花纹。所知最早的中国釉料出现于商朝。说商代农业发达,主要是同以前相比较。如果同以后的周秦来比较的话,我们则说,商代农业还处在粗放的原始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商代的统治者非常关心农业。关于黍米的记载此时就有,所以这个时期能够用于制酒的粮食作物最大的可能就是黍米。因为科学科技的不发达,商人特别迷信鬼神,他们总是反复占卜,向鬼神祈求各种农作物的丰收,这就是卜辞屡见不鲜的“求年”“求禾”“卷年”“卷禾”“受年”“受禾”“受某(某指一种农作物)年”“某(某指地方或人名)受年”“受有年”,等等刻辞。
根据对有关甲骨卜辞的研究,可知商代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致有如下几种:黍,特点是上有一至三个倒垂的三又形,有的加水旁。从罗振玉释作“黍为散穗,与稻不同”起,一般都认作黍。按《说文》讲:“黍,禾属而黏者也。”李时珍的《本草纲》也说:“黍乃稷之黏者”,并为有赤、白、黄、黑数种。也有说不黏者为黍。甲骨卜辞中关于黍的记载最多,约近三百条。其中言“受黍年”的上百条;占卜王或某人督促种黍之事五十余条;言“登黍”的也有一、二十见。“受黍年”就是受黍之稳熟的意思,即希望鬼神使黍有好的收成:所谓“登黍”是一种祭礼,是黍成熟季节尝新的祭祀典礼活动,即文献上所谓:仲夏之月“农乃登黍”。农村尝新的习俗,从商代一直沿袭到近代。除“登黍”外,甲骨卜辞中还有“登麦”、“登稷”、“登米”、“登恺”等,是将新收的谷物或新谷酿造的酒奉献给鬼神的意思,也是一种新谷收获时的祀典。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代的遗址发现过黍的遗物,比如河北邢台曹演庄、素城台西等都曾发现过。
甲骨卜辞中多见“受稻年”,据岛邦《般城卜辞综类》辑录达二十余见,和“受稷年”不相上下,也是仅次于“受黍年”的。麦,也是远在商代以前就种植的农作物,考古工作者曾在不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商代已有麦是没有问题的。关于粮食作物的记载很多。在卜辞中,粮食作物的总称为“禾”,其中最主要的是 “黍”,也就是现在的“大黄米”(一种小米)。此外还有粟、稷、麦(商代的麦是今天的大麦)、来(这才是小麦)、稻、菽等等。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当时的地窖,其中的一部分是用来储存粮食的。
商代酿酒业发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的发达。商代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酒的字。商代的酒有很多品种。如“醴”,是用稻制作的甜酒;鬯,是用黍制作的香酒。商人非常好酒,《尚书.微子》说:“我用沈酗于酒。”饮酒过分,是亡国的一个原因。武王伐纣,酗酒是商纣王的一个罪名。周灭商后,周公作《酒诰》,严禁周族的人饮酒,而商族人饮酒,则听之任之。也是最后以为商王纣,也是因为和爱妃妲己宫中饮酒作乐断送了天下。
北方黄酒在此时,一样是王室的专享,但因为饮酒的范围扩大了很多,向王级别外的权贵延伸。从商代古墓地下发掘来看,出土的青铜器,十分之七八是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