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不一样了。
从一声“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到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对中华典籍穿越时空的讲述,我们越来越发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在这个时代熠熠生辉,这就是中国自信。
今天,以我书写,向您证明:大国自信,可见于中国酒。
华夏文明里的中国自信
站在世界的角度,文明的发展即使在不同的空间、互不自知的情况下,仍在平行轨迹下奔流向前。酒文化亦是如此。
五千多年前的埃及啤酒厂(此啤酒与现代意义的啤酒相去甚远,也许称作麦酒更为合适),在2021年2月考古发掘下,重见天日。金字塔内壁的浮雕上,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种植葡萄、酿制美酒的图景。
遗憾的是,“希腊化“、“拉丁化”的历史进化纷至沓来,古老埃及的文献与语言不复存在,文明逐渐消失。同样失落的命运,可见于古巴比伦、古印度。
外媒:5,000 Year Old Brewery Discovered in Egypt
反观中国,数千年文化从未中断。
得益于丰厚地理资源,早在农耕时代,中国人便学会了经营农业、驯养家畜,以及酿造美酒。“清醠之美,始于耒耜”一句说的就是,美酒(清醠)的诞生源自农业(耒耜)的发展。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的粮食,便有了酿酒的产生。从酒诞生的那一刻起,它便与中华文化紧紧捆绑,绵延至今未有断续,从此,酒文化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齐头并进。
这样的自信,惟五千年文明之华夏,独有。
工艺传统里的中国自信
河南殷墟,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在甲骨文上,便有酒的记载。
有关酒的酿制与工艺,自周朝开始陆续出现于文献中。《尚书》中谈到,“若作酒醴,尔惟曲蘖”——酿酒需要用酒曲的道理,至少绵延三千年。
历经千年,中国的酒特色、酒工艺、酒品牌,伴随着社会经济、历史地理、地域风土的变化,而发生着悄然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们一直认同的至高标准——传统。
黄酒如花雕,一冬一酿,生产工艺始于立冬,止于立春。春季榨酒贮存,夏季收割辣蓼草,秋季制作麦曲,冬季冬酿开耙,是为传统;
白酒如茅台,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是为传统。
药酒则可见于“醫”字, “酉”与“酒”通。在古人看来,酒为良药,“医源于酒”的认知便源于此,是为传统。以药材浸渍入酒,理病疗人,亦是为传统。
果露酒则得益于中国幅员辽阔、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皆可入酒,是为传统。
二十年来,我一直想要通过收藏来证明,中国酒工艺、原料上的传统特征。查证百年前在国际赛事收获大奖的中国酒名单,不难看出这些特质:白橄榄活血酒、金波卫生酒、茄皮酒、药果酒、甘露酒、铁精牛肉酒、百岁酒,其中最有趣的一瓶酒名为:首乌元参半夏野白朮天门冬五加皮酒,原料来不得半点虚假,名称则朴素到令人莞尔,称得上是“史上最长酒名”了。
这样的自信,唯数千年工艺传承之中国,方有。
色彩里的中国自信
在我手头正在创作的新书中,专门辟文谈及中国酒的色彩。色彩斑斓的中国酒,一直是我挥之不去的情怀——中国酒不止是透明的,中国酒不止是高度的,中国酒不止是高粱酿的,只有当我们去感受中国酒的色彩,方能体会到中国酒中的文化自信。
丝柳垂堤,饮春酒;冬寒赏雪,暖绿酒。中国酒的颜色意象总是让人心生遐想:黄鸡白酒、金杯绿酒、玉碗琥珀,它们共同建构了中国酒的色彩体系。
酒的色彩,以“酇白(乳白色)、缇赤(黄红色)”载于《周礼》为发轫。
到了西汉时期,“绿酒”出现,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抹亮色。“金樽绿酒生微波”、“千杯绿酒何辞醉” ,绿酒自一开始出现,便引来文人赞颂。(绿酒呈现绿色,有工艺方面的因素,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赘述)
到了近代,竹叶青、青梅酒、绿豆酒、碧绿酒、杨林肥酒,均是绿酒之代表,竹叶青酒的绿偏浅、脱不了鹅黄的底子;绿豆大曲则稍青嫩,色淡清薄;杨林肥的绿,则青翠如玉、似无穷碧草,绿至骨髓。
在您的印象中,可否有绿酒?
唐代,红曲酒上市。
诗人李贺的《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李贺的真珠红,虽有争议,但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并非葡萄酒,而是红曲酒。宋代的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写道:“今于广闵所酿的此酒谓之红曲,其色几乎类于胭脂”。
那一抹艳人的红,你是否一品过它的芳泽?
黄,深入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国人肤色以“黄”为宗,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为“黄土地”、“黄河”,更深入人心之处,在于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中国文化的早期,黄酒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白酒”。在古代,白酒是用白曲酿造的浊酒,因其酒色呈白色而得名。古代把酒分为清酒和浊酒,而白酒是古代浊酒的代表。这一浊酒的概念,一直延续到了唐宋时期。李白的“白酒新熟山中归”,诗仙饮的并非我们现在意义的高度白酒,而是黄酒类的米白酒。
李白记录下白酒的同时期,中国黄酒的工艺悄然改进,“黄”在唐代的诗词中初现端倪: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琥珀色的酒,加之前面提到的“真珠红”红曲酒,标志着黄酒开始逐步向高级阶段进阶。时至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一句“常州兰陵酒,果有琥珀之光,不复有清远之意”。
从此,绍兴用糯米酿造的黄酒、山东黍米酿造的黑色的即墨老酒、贵州用黑糯米酿造的黄酒、福建的红曲黄酒,将黄酒色泽的斑斓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红、白、绿、黑——中国酒中的色彩,是中国人背靠五千年文化可以拿得出手的自信。
地域风土的中国自信
2019年,设计打造“中国老酒博物馆”的时候,我与设计团队经过多次论证,最终“中国老酒地图之旅”成形——参观者可以追寻老酒地图的脉络,依次感受中国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地方酒文化。
写尽中国酒的地域风土故事,一直是我的理想,这一年多来,公众号更新慢,一来事务繁多、应接不暇;二来我坚持原创,不想抄袭应付或假手他人,最重要的是,这一年多来一直筹备新书,想道尽中国酒的地方风土叙事。
我一直在想,作为一个爱酒之人,能为未来爱酒之人留下的,应该是一座不带功利的博物馆,还有不受于人、不为物役的文字。
在“老酒地图之旅”中,中国酒的地域特色拉开序幕——特香型白酒的江西,以大米取代高粱酿制白酒;有小曲酒基因的湖南、湖北延续了数百年谷烧酒的风俗,令人难忘的还有原名“汉汾酒”的黄鹤楼酒、浓酱兼而有之的白云边,馥郁香的“酒鬼酒”、毛主席亲自命名的“白沙液”、以及十七大名酒武陵酒——清、浓、酱、馥郁、特香等香型中,萦绕的是鱼米之乡沁人的谷粮香甜。
华南厅的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区里,不仅有米香型白酒作为广西风土代表,更有肥肉浸渍工艺著称的广东玉冰烧,以及工艺集思广益、结合宝岛风土的的台湾金门、马祖酒。
华东、华中区域的苏派浓香、山东芝麻香、徽派浓香,山西清香、陕西的凤香酒海是历史遗存和地理环境带来的数千年人文风俗传承的结晶。而倘若要谈到西南川贵地区浓香、酱香,更与其历史成因、自然环境无法分割;对了,千万不要忘了内蒙古塞外茅台、北京二锅头,东北的麸曲酱香,还有西北的青稞酒…...
地理自然环境造就的不同特色的白酒香味及口感,是我们可秉持自傲的文化自信。
结 语
一方水土、一方经济、一方政治、一方社会决定了酒的变迁和传统的更迭。传统,不应是一书旧事,它是数千年不变的工艺传承、它是丰富灿烂五彩斑斓的中国酒色彩,它是地理山川人文历史下的白酒香型。
敬畏传统,流传存世。
这便是我们的大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