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在知识量丰富、专业性较强、白酒文化多式多样的白酒行业,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严重。
那么,白酒行业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误解有哪些呢?真想又是什么呢?怀庄带你揭秘。
白酒行业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误解及真相
1、“勾兑”酒是制假手段?
“勾兑”是酒类生产中的专用技术术语,是生产中的一个工艺过程,指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酒度、不同优缺点的酒兑制成统一出厂风格特点和质量指标一致的工艺技术方法。
提起勾兑,相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劣质酒、掺假等。公众对于白酒勾兑的理解就是“酒精加水”,或者认为“高价名贵的白酒一经原酒勾兑,其品质就等同于小作坊的散酒”。总的来说,在人们的印象中,勾兑会降低酒的品质,甚至勾兑就是制假手段。
但其实正确的信息是:“勾兑”是白酒生产工艺中的一道正常程序,从技术层面上讲,勾兑,是白酒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因为生产出的酒,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兑能使酒的质量差别得到缩小,从而提高整体的质量,使酒在出厂前稳定质量,取长补短,统一标准,质量上要基本达到同等级酒的水平。
勾兑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种微量成分配比适当,达到该种白酒标准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觉和风格特点。因而,勾兑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恰恰相反,勾兑是白酒生产技术的进步,是生产优质酒必不可少的环节。
2、“外购酒”是以次充好?
外购原酒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一方面,企业对此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媒体对某些问题穷追不舍,大部分消费者认为,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应该由酒厂自己酿造,“外购原酒”似乎等同于以次充好。
这里需要改变的认知是,首先,中国白酒是一种资源依赖性产品,酿酒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适宜的自然条件,因而,有些地方能酿出好酒(如四川、贵州等地),有些地方就不适宜生产白酒,因此,基于地域的分工是必然的;第二,原酒勾兑是成就优质白酒成品的工艺流程之一,原酒就成了平台型资源,是白酒产业链的一个环节,白酒企业外购原酒和制衣企业购买布料一样,是符合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形态的,原酒的正常交易不仅能解决各个酒企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催使白酒行业向产业链专业化、细分化、规模化良性发展。这种状况下,原酒外购,就不再是“不能说的秘密”。
3、高端白酒是企业暴利?
正宗酱酒是“五斤茅台镇特产的红缨子糯高粱酿造一斤白酒”,许多公众就从这个层面来计算白酒成本,在他们心目中白酒成本低,价格高,因而对高端白酒有排斥心理,认为是企业牟取暴利。
其实,正宗酱酒除了粮食成本还有独特的工艺成本、贮藏成本、酒龄成本、人工成本、销售成本及其他成本。因此,单单以粮食成本来核算酱酒的成本是不科学的,更何况酱酒需经历漫长的周期、多次下沙粮食消耗与工艺消耗,贮藏空间的消耗才能产出优质好喝的酱酒。
白酒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地域文化要素和人文因子经过技艺传承人代代沿袭,白酒中既蕴含了历史文化的积累,又包藏了历代传承人的智慧和劳动,其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是不可以简单地用酿酒原料的价格来衡量的。正如不能用布料的价格去衡量一件名牌衣服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