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近日再次受到全球瞩目: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数百件重要文物。
虽然三星堆文明迄今没有明确文字资料,不过凭借20世纪至今出土的大量文物,我们仍能感受到三星堆文明的高度发达,并体会到古蜀地先民们的快乐与富足。
大米、火锅和小酒的“日常”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很多陶盆、陶缸、陶罐等,专家推测可能是装粮食的容器。它们器型多、体量大,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余粮多。
关于农作物,本次考古还有一项重大发现:出土的已经碳化的种子,经专家确认是大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史非常重要。这足以证明在4500年前,古蜀地的先民们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
三星堆碳化大米
现代大米
三星堆时期不仅主食丰富、可口,菜式也是花样繁多,甚至还能吃到涮火锅。古蜀人使用的陶三足炊器,上方的盘面分内外两圈,外层可以盛水或者是置物,足下可以生火,感觉就跟现代火锅的原理差不多。
陶三足炊器
三星堆文物中,不仅有炊具、餐具,也有大量陶制酒具。酒具和大米同时发现,表明古蜀先人可能已经开始用大米酿酒,并且有了饮酒的习惯。
陶盉被认为是一种温酒器,是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陶盉,推测也受到了二里头文化的影响。三星堆早期的陶盉形制较修长,足较粗;晚期陶体矮胖,足较红,且有实心足尖。
陶盉与平行杯同时摆放,跟现代的酒具套组形式几乎一样。
三星堆时期的陶器看起来比较质朴,但是仍然很好地体现了远古工匠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的陶瓷酒具精致了许多,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使用习惯。
同甘-陶瓷酒具
青铜器里的工匠精神
中国青铜文化最为辉煌的时期是商周时期,三星堆的青铜器属于商周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原地区各类青铜礼器
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器壁内侧发现了残留的泥芯(内范),这一点足以证明三星堆青铜器是采用范铸法浇铸成型的,制造工艺高超,真正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
青铜金面人头像
不过,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相比,有很多独特性,其中很多方面震惊世人。
首先,从成分上看,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使用的是铜和锡等;三星堆青铜器使用的则是铜和磷,比西方16世纪发现磷元素提前了将近3000年。
青铜神树
再次,从技术上看,在没有液压机的时代,古蜀人就已经能够将两根铜管扭出匀称的麻花样式;青铜神树上的鸟采用的焊接工艺和铆接技术,如今仍在使用。
青铜神树上的鸟配件
最后,从形制上看,三星堆文化没有中原地区常见的食器鼎、簋等,而是出土了很多带有巫神色彩的青铜人像、面具、神坛、神树等,器型高大,结构复杂,生动奇特。这表明三星堆文化在接受中原的礼制思想后,融入了自己的地方文化传统。
青铜纵目面具
中原地区先民使用的青铜酒器主要有觚、爵、斝等,三星堆盛行的酒器则是铜尊、铜罍。
三星堆铜尊
铜罍
现代人早已不再使用青铜酒器饮酒,但有时会复刻一些传统样式,配在酒品包装中,以传承古老的酒文化。
古蜀人的“金器崇拜”
以黄金和白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金银器灿烂夺目,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前三星堆遗址就发现了金面罩、金杖、金箔饰及金箔残片等金器,种类丰富、量多体大,作为权力象征运用于祭典隆仪,体现出古蜀人的金器崇拜。
三星堆金杖
此次发现“重磅”黄金面具,为古人的金器崇拜又添了一大实证。此面具虽只有半张,但方形面部、镂空大眼、三角鼻梁、宽大的耳朵,在艺术风格上与一期发现的面具极为相似,但从体量上来看,已经远超一期发掘出的金面具。
三星堆黄金面具
三星堆金器大多属金银二元合金,金的含量一般在85%左右,另外的15%大多为银。其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过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并运用了模压、粘贴、雕刻、镂空等技术,技艺高超。
三星堆金箔
三四千年前的匠人,能加工出那么薄的金箔片,已属不易;而保存到现在,仍然具有那么好的光泽,也证明了当时炼金术的成熟,足以惊诧后人。
现代人仍然喜爱金器,大多将其作为饰品;而将黄金与酒具结合的设计形式,不仅外观惊艳,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尊贵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