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12日,茅台酒厂通过了国家一级企业预考核。2月,茅台酒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采纳其中的可行性部分,实施了全员参与企业管理,到了8月份,茅台酒厂内部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深化了内部经济管理改革。
9月,贵州茅台酒厂晋升为副厅(局)级企业,企业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获得了国家部级奖章,档案管理获得了国家二级标准,财务管理获得了贵州省唯一的国家三级标准,安全管理获得了部颁先进奖,39%vol茅台酒获得了部级优质奖。
贵州茅台酒厂在国家“七五”计划期间,通过各方集资(包括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达1.5亿元,从1985年开始扩建年产酒800吨新工程,1990年全部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茅台酒2000吨的生产能力。
在这期间,茅台酒厂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扩建,极大地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使茅台酒厂的厂容厂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91年是茅台酒厂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国务院当年定为“质量、品种、效益年”,茅台酒厂当年定为“质量、品种、效益、管理年”,要求优质、高产、低耗、多品种、高效益。
工厂方针定为:“团结一致,继续拼搏,求实开拓,稳定发展,认真搞好质量、品种、效益、管理,为实现国家一级企业顺利验收而奋斗”。
更革弊鼎新,再创新局。
茅台在“新帅”的带领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成功实现了“两不误、双加强”;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硬”,全面夯实了党建基础和发展基础,补齐了一批短板弱项;始终把年轻干部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对干部队伍开展全局性分析和系统性配备,党建工作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更加“强壮”;始终把整治整改工作作为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提升管党治党能力的重要抓手,专项整治常态化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始终坚守和贯彻“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持续激发国企担当和“龙头”带动的动能,在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更大贡献。
应该说,半年以来,作为白酒“老大”的茅台,在全球因疫情经济“冰封”的大时代,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不仅为中国白酒激流奋进撑起了一片天,也成为了中国经济、中国制造业、贵州经济发展的“定盘星”。
正如高卫东在半年工作会议上所言:上半年,茅台集团既有疫情防控与稳定发展之“难”,更有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之“进”。
可见,高卫东在危局开创的“半年成绩单”,无疑是精彩的、亮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