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 报 酒 业
01
一则微信激起的杜康回忆
“杨经理你好,你店里有杜康酒吗?”萍姐的信息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方时,我正拿着手机看。如果没有当年在微信上设置备注和标签为“斯里兰卡萍姐”,我大概是想不起来这条信息的主人究竟是谁?当时因何而互加好友?
两年未见,很感谢萍姐用酒时还能想到我。为了服务更加细致,我打过电话去详细询问她用酒的实际情况。诸如,是自用还是他用?是请客还是送礼?用大概什么价位的杜康酒?
电话得知,萍姐此次携带杜康,是为省外省亲而备的礼物。虽用酒不多,显然是经过细细思量的。当我站在她的角度认真推荐后,萍姐反过来向我表示感谢,最终选择了酒祖杜康12窖区。
电话挂掉后,萍姐在电话里一句“我想着去省外,还是带杜康比较合适,毕竟杜康这个牌子大家都知道”,令我感触深刻。我在想,杜康,究竟是什么?
02
杜康,有实物有实证
汝阳,因杜康而荣光。从地理常识上来讲,它距离古都洛阳74公里,南部崇山峻岭,中部丘陵起伏;北部为平川和丘陵,最低点的杜康河,海拔仅200余米,长度仅10余里。
然而,杜康河千年流淌而不绝;枕河飘香的杜康村,也因酒盛名,时光流逝,杜康从未负过这岁月流转——
自民国以来,人们在杜康村先后发现了6处古酿酒作坊遗址。其中东周酿酒遗址一处,汉代酿酒遗址一处,明、清酿酒遗址各二处。出土的古酒器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制酒器;也有夏、商、周三代的青铜酒器;更有明、清朝代的瓷质器酒……
在杜康村周围,经考古认证的古文化遗址就有5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分别位于下蔡店村东南的下蔡店遗址、位于铁炉地的铁炉遗址和位于纸房村北的纸坊遗址;商代遗址1处,位于杜康村西南隅;西周时期遗址1处,位于阎村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便是说,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区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谐的生存方式,持续的时间越长,便形成了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生态。杜康村由史以来各业并举的安然与祥和,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先民,从未因战争、洪荒、饥饿而迁徙他乡。
丰富的文物遗存和密集的考古发现,实证了杜康村从远古的先民时代便已经开始在这里生产、生活。在遥远的、部族和王权互相争斗的时代,古时人们选择这里以“酒”为业,又为了纪念杜康,以村为名,以酒为名,并奉杜康为“华夏酒祖”。
03
传说,是对杜康最好的怀念
在中国文字没有出现的时代,杜康是一个“被神化”的人,与他的发明创造和所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而传说,则是远古时期对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最好的怀念方式。
关于杜康的传说,正是那个时代的信物——
说杜康原是黄帝手下管理粮食的大臣,因粮食储藏不善而霉变,被降为牧羊人。在牧羊时,每每把吃剩的包围倒入空桑涧一棵空桑树的腰洞之中。久之,树洞中间流出的液体生香,杜康不由自主尝了一口,味道醇美无比。遂献给黄帝。这种味道浓香的水使得黄帝和大臣们都很高兴。从此,杜康在空桑涧建起酿酒作坊,做出了天下第一坛玉液琼浆。
文字史据的出现,正式确立了“杜康”在华夏酒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在西晋江统的《酒诰》中这样描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曰仪狄,或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其芳,概出于此,不由奇方。”
到了汉代,有汉书《世本》记载:“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更有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海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晋张华也在《博物志》中说:“杜康作酒”。到了南朝时,顾野王在《玉篇》中提到:“酒,杜康所作。”
从传说,到可考的文字史据,杜康,走进了历史,走在了当下,更走向了未来。
04
岁月不居,杜康永存
2022年5月19日,杜康推出战略新品——杜康造酒,并在中国酒文化发源地——洛阳杜康造酒遗址公园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敬祖仪式,旨在感念酒祖造酒的恩德,致敬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该款核心战略产品,以“杜康造酒”金字招牌为名,从品质到美学,从文化到价值,从价格到定位,杜康从多重属性探寻“杜康复兴”——品质上,“杜康造酒”以千年伊河水、伊川杜康酒厂黄金窖泥、延续小窖酿造传统,采用牡丹春曲,通过木海陈藏老酒,形成其独特品质;设计上,“杜康造酒”的美学概念旨在传承与创新中塑造酒中臻品、文化自信与酒中美学。
其品牌标识灵感源自于对称均衡的小篆体来彰显克制之美,与高挑、清透的瓶型结合,呈现中式人间烟火气。瓶盖融入三国时期官帽的视觉概念,凸显着一代枭雄的气势;瓶颈灵感取自宋代山水巔峰之作的《千里江山图》,细腻还原杜康造酒历史场景,让传统经典焕发新生;定位上,“杜康造酒”作为一款次高端产品,杜康将其定位为核心战略产品,正因如此,杜康为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上市仅数月,杜康造酒不仅重塑了中国美酒文化的回归,也为杜康酒文化复兴开启了新的征程!
岁月不居,杜康永存。
从黄帝时代的传说,到“被神化”的一个人,“杜康”走过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精神象征、时代烙印和历史记忆,根植在华夏儿女的情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