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好饮与诗才,已经同为千古的美谈。他的饮酒风度可谓是魏晋风度在盛唐时代的复苏与升华。郭沫若曾说:“读李白的诗使人感觉,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最糊涂的时候。”其实,不管是醉还是醒,李白在整个饮酒的享受过程中,他都能淋漓尽致地抒发诗兴、展现诗情。除了在宴聚场合与故友把盏言欢外,也有独酌自斟,闲看“檐花落酒中”的情致;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酒后奇想。而临赏风花雪月幽美之余,又有“凤笙龙管”歌舞助兴,这等风流飘洒的诗酒情怀,完全将盛唐酒文化之风华浓缩在李白一饮之中了。
李白年轻时便胸怀大志,以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辗转各地,结交了不少朋友,在浮云游子的往还聚散中所引触的感离伤别,奔泻而出的深情,皆在他的饮酒诗中历历可见。酒在此时扮演着李白与友人之间情意沟通的一道桥梁,而最能道出这种珍贵友情的,要算是一些送别场合的诗作了,如《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开头二句,写李、杜两人曾暂别不久又相会同游。在相聚的日子里,两人携手登临,遍览胜迹,好不惬意快活。如今真要分别,李白心头充满了依恋之情。因此他感叹道:不知何年何月再能在石门相会,再开金樽痛饮狂欢。而杜甫在别后也写了《春日忆李白》:“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两人赠别的诗文中都有个“重”字,一说重开金樽,一说重与论文,互文见义,深切地表达了两位诗人都企盼重逢的心情,也反映出相处日子里开怀畅饮,切磋诗文的欢乐生活。末尾二句点明告别,两人从此一别,各自远奔,有如逢花飘飞,不知落在何处,依依不舍之情涌上心头,不过大丈夫离别不作儿女态,还是以酒作别,倾杯痛饮,潇洒之至。全诗诉离情别愁,以酒起兴,也以酒作结,可以说透过酒杯的晃荡,道尽了珍重惜别的深情。
再看《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首诗是李白东游维扬时所作的。李白初游金陵只逗留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他仗义疏财、一掷千金的豪举给金陵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特别是那些年轻子弟,纷纷前来结交。李白要离开,当然要为他置酒饯行。
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仅仅七字,就将春光的骀荡,柳絮的飘扬,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的浮现在字面上,而且洒脱超逸,涵盖深远。一个“香”字,境界全出。柳絮本无香,但在暮春三月,江南酒店这特定的环境里,杂花之香、新酒之香、吴姬身上的脂粉之香,与柳絮一起随风飘散开来,弥漫整个酒店。接着加入了“吴姬”、“金陵子弟”等人劝酒尽欢的热闹场面,原本就要喝饯别酒的李白,自然更无法停下酒杯了。而欲行的诗人固然有理由畅饮,送行的人也热情地各自尽觞。末句以别意与流水较一短长,出语清奇,使全诗境界更推进一层,暗示了诗人心中之情意,实比流水更深更远更长。在春光绚丽、醇酒美人的欢快气氛下,离愁别绪被冲得极淡,诗人的惜别之情极为饱满酣畅,悠扬跌宕,表现了他青壮年时期丰采华茂、潇洒倜傥的情怀。
且看表现一往情深的《江夏送张丞》:
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
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矣”,在即将分离的此刻,心中早己万般不舍,真到了临行之际,愈发感受到情谊之深浓。借着“无限”、“几重”等时空的推移,让离情别意无尽延伸。一个“更”字,将“不忍”之情推向顶点。在月光映照下,惜别之酒斟个不停,而张丞早被这酒、这月、这人的盛情迷醉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情无以为表,只好效法古人“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把满怀离情寄托在“攀花赠远”上,展现洒脱情态。
其他饮酒送别的作品还有: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南阳送客》)
玉壶擎美酒,送别强为欢。(《送梁四归东平》)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广陵赠别》)
明日斗酒别,惆恨清路尘。(《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江村秋雨歇,酒尽一帆飞。(《送客归吴》)
无论离别的原因是什么,远离难免都会造成孤独寂寞的感受,也让人心生知何时能再相逢的不确定感,因此通过饮酒,一方面希望把握最后相聚的时分畅饮叙情,也希望杯酒下肚能冲淡令人断肠的离情。从这些饮酒送别的诗句中,都可以使人感受到李白对于朋友情谊的深厚与珍惜。
责编 / 蒿凤
美编 / 艾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