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为人体提供的热量是啤酒的4倍左右,是葡萄酒的2倍左右。米酒含有10多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葡萄酒要高出数倍,为世界其他营养酒类中所罕见。米酒具有补养气血、助消化、健脾、养胃、舒筋活血、祛风除湿等功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将米酒列入药酒类。米酒的后劲大。要注意适度饮用。米酒可以直接作为下菜的饮品开瓶生饮,也可以加热后饮用,具体来说,对消化不良、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症,生饮疗效比较好;对畏寒、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症,以热饮为好;对神经衰弱、精神恍惚、抑郁健忘等症,用米酒煮荷包蛋或加入部分红糖,是产妇和老年人的滋补佳品;对月经不调、贫血、遗精、腹泻和元气降损等症。 米酒,即醪糟中的汤汁,米散汤清,蜜香浓郁,入口甜美,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神,并有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产妇和妇女经期多吃,尤有益处,是老幼均宜的营养佳品。
儒家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精髓,米酒乃中国最古老的有酒种,被誉“国粹”。两者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儒家内涵讲究中庸之道,主张清淡无为,宣扬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黄酒生性温和、风格雅致,酒文化古朴厚重,传承人间真善之美、忠孝之德。细细体味,儒家文化与米酒可谓脉脉相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庸” 米酒之格
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儒家把“中”与“和”联系在一起,主张“和为贵”、“普通的和谐”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经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种伦理原则,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
米酒以“柔和温润”著称,恰与中庸调和的儒家思想相吻合。黄酒集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寻常之“格”,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六味”中,任何稍稍偏侼某一味,往往腻口发渴,或辛辣粗糙,或淡口无味或体中满闷……留给人们美中不足之憾。而米酒“中和”得恰到好处,走而不守,威而不猛,酸甜苦辣犹如品味人生,让人妙不可言!米酒何以融“六味”于一体而中正不偏、天衣无缝,是自然造化,巧夺天工?还是仅凭“酒头脑”那炉火纯青的酿酒技巧?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我们无需寻根问底。事实上,米酒“中和”而蕴含的刚柔相济之品格,的确是其他酒种没有的。白酒少鲜,辛辣冲口,温和欠缺;啤酒多苦,爽口有余,厚重不足;葡萄偏涩,涩而挂味,刚劲不够,而米酒兼备协调、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的综合风格,恰如国人“中庸”之秉性,深得人们青睐,被誉为“国粹”也就为之不过了。米酒之“和谐”,对今日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也是相符的。目前世界,一方面,由于过分注重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追求,造成“自然和谐”的破坏,“人和自然和谐”的失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张;无止境地追求感官享受,又使不少人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生产的程度高,整个社会生产面为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体,这就需要我们一个祥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儒家“和为贵”、“普通的和谐”与米酒“中和”之理念,不也给予了现代意义“和谐”诠释、发挥和想象的一个空间。
“仁义” 米酒之礼
“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范畴和最高道德准则。子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其中“仁”是目标,“克己”而使“礼”得到遵守和恢复是实践途径。孟子则经常以“仁义”并重。“仁”体现 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尊重关怀他人的基础上,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怀。米酒是一种物质,它自古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酒作用于人的精神的东西,可使人为善,也可使人为恶。酒虽有利有弊,但适度把握,裨益颇多。酒的功能有三,一是可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二可药用治病滋补健身,三酒可成礼。米酒承载着释放人们精神,惠泽健康,表达情感,体现爱心,激发睿智的作用,这与儒家崇尚“仁义”,主张“天地人合 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爱护是息息相通的。
“忠孝” 米酒之德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孟子更是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这些“忠孝”思想体现了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文明,也是中国美德的一部分。米酒生性温和、醇厚绵长,在漫漫中国酒文化长河中,米酒以其有的“温和”受国人称道,米酒的文化习俗始终以“敬老爱友、古朴厚道”为主题,这与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