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没有人会怀疑酒的精神作用,也没有人会贬低酒的历史价值,无论人类历史演变,不论岁月流逝,只要有灵性的人在,就有灵性之酒相伴。
《说文解字》中对酒的的描写是:“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许慎认为,酒是顺从人性善恶的,是或吉或凶的原因,是能成事也能败事的东西。酒,作为一种饮品,其属性中并不包含“量度”的属性。
但事实上,酒确实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如何用好,关键就在于一个“度”。有度,是中国文化中“修身”的重要内容与要求。
孔子曾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事奉公卿,孝敬父兄,丧事尽力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可见,孔夫子对于饮酒的控制非常重视。
《礼记·曲礼》中有“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一说,其中就包含欲望不能放纵无拘,享乐不能没有限度的意思。在饮酒时,做到“有度”便是咱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古人向来主张“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论语》记有“唯酒无量,不及乱”之句,意即“虽饮酒不限量,但却不至于醉”。饮酒过量则醉,醉则昏乱丧德。饮酒不能致醉,饮酒者应做到“朝不废朝,暮不废夕”,免得发生酒祸。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酒量也就各异,“适量”虽无定量,不同的人应自己把握,以抒怀、怡情、健康为目标,达到身心愉悦为佳。
饮之有度,也并不只是“剂量”,也有不失礼、不失节之意。喝酒忌讳无礼无仪,胡言乱语,酩酊大醉,以酒乱性,失去了自控能力。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饮酒时都讲究一定的礼节,宾客的入座、举杯、举爵、敬祖、答礼等,均有一定之规,长幼尊卑和人际关系准则也都要通过饮酒来体现。
饮酒时要依礼而饮。按仪礼饮酒,约分为四步:拜、祭、啐、卒爵。首先举杯拜天地,表示敬意;接着把第一杯倒地上,祭谢大地养育之德;然后倒上酒浅尝一口,颂美酒香令主人高兴;最后一饮而尽,“卒爵”即干杯之意。
这些礼节的存在,使饮酒成为一种仪式,使饮酒成为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
民间有喝酒五部曲:斟酒时和风细雨,劝酒时甜言蜜语,喝酒时豪言壮语,喝多了胡言乱语,到最后是倾盆大雨。这是对“饮之无度”的真实写照,这种饮酒作风一直以来我们并不提倡。
文明的饮酒,是能够驾驭杯酒人生的。酒,喝的不仅是交流,不仅是感情,更是文化,更是文明。
在物质生活丰裕的时代,更应该加强自律与节制,这是历史与传统留下的智慧,要明白饮酒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口舌的享受,其意更多在饮酒之外,在于礼仪文化,晓酒性、明酒品、懂酒礼,在于共乐同欢,更在于发扬优良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