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酒作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在经过特定的酿造和独一无二的蒸馏糖化过程造成,相比于白酒,它的酒精度数可能并没有那么的高,但是很容易喝醉,根据不同的酿造工艺制作而成,从酿造角度来说,我国的白酒由于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强大影响,所以酿造出的白酒大多数都是有着很丰富的微生物,经过多样化的工艺和酿造原料制造而成,但是大部分人都感觉洋酒要比白酒好喝,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一、按洋酒类产品的理论&常识分析:
任何品牌或产地的洋酒,标示为同一品牌+同一品质的酒液,其口味一定是完全相同or无限接近相同的。一定不会存在因为包装的不同而存在口味差异的现象的存在。且应该做到的是,不论产品的出产日期。只要酒瓶的密封状况良好&保存得当,酒液未有蒸发,酒液未因贮存不当发生变质。
如果在洋酒中,发现有同一品牌的同一品质酒液均因包装不同而存在口味不同的现象,那么,对于该品牌&产品,以及生产厂商,都是一个可怕的消息。这就意味着其产品的品质的低劣&生产工艺中也一定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问题&产品没有达到合格的基本质量要求。
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并不能排除存在这样说法的可能性。而且,按照现在较为普遍的社会准则,这种可能性还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二、按目前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逻辑分析,此类说法的可能性:
1、洋酒的销售价格,一般是以该品牌产品标示的品质和包装容量大小决定的。以法国干邑白兰地品牌【人头马】为例,不同品质,相同容量的产品价格从低到高为:【人头马V.S.O.P】→【人头马俱乐部】→【人头马X.O】→【人头马路易十三】。
橡木桶洋酒
白酒和洋酒有什么区别?
一.糖化路径不同。
中国白酒虽同为蒸馏酒,但与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的糖化环节有路径差别,后者是通过泡发大麦芽并利用其自身携带的淀粉酶完成糖化,而中国白酒则选择使用酒曲霉菌的淀粉酶进行糖化,这一过程制造的很多副产物便是白酒中浓郁酒曲味的来源。
具体来说,中国的白酒,采用的是酒曲发酵。酒粬,一般写作酒曲。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
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
而单一麦芽威士忌则采用大麦发芽糖化后再加上酒厂秘而不宣的1-10几种,甚至多达50种的酵母,在密闭的发酵罐里发酵。
二.酿造工艺不同。
从酿造工艺的角度来看,受长期农耕文明的影响,中国白酒采取纯粮固态生产,参与酿酒过程的微生物众多,酿酒原料和工艺多样化,并需以甑桶蒸馏和陶坛贮存,是世界上工艺最复杂的蒸馏酒。它的酒体风味形成最为复杂,也是生产周期最长,成本最高的蒸馏酒。
与白酒相比,国外烈性酒有的是以葡萄酒蒸馏而成,有的是以谷物发酵蒸馏而成,有的是以甘蔗糖蜜生产而成,有的是以高纯度酒精稀释而成,部分国外烈性酒要经过后期的橡木桶储存,或添加其他风味物质而成。
三.风味决定因素不同。
白酒的香型与风味更多的是取决于发酵的酒曲。中国酿酒界里有一句话叫着:“曲定酒香”。公元1324年酿酒大师郭怀玉在泸州发明大曲之后,极大提高了中国白酒的风味。随后大曲的制作工艺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被各地的酿酒作坊广泛采用。
各地又在其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改进,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口感。这些不同发酵工艺造成的白酒主要可以分为5种香型。即:酱香型(发酵温度60℃以上)、浓香型(发酵温度55℃左右)、清香型(发酵温度50℃出头)、米香型和兼香型。
而洋酒,以西方威士忌为例,它的风味70%是取决于橡木桶。陈酿威士忌的橡木桶主要有美国的二手波本桶和西班牙的二手雪梨桶。
波本橡木桶会让威士忌带有蜂蜜,焦糖,以及香草冰激凌,海绵蛋糕的香气,多半经过重度烘烤橡木桶内缘的波本桶也会带些淡淡的熏烤味,如果威士忌中有水蜜桃,西洋梨,苹果,凤梨的水果香气和口感,经波本桶所熟成出来的水果香气,多以新鲜水果的方式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