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依水居,水润文明。
赤水河中游的茅台古镇,酿酒历史源远流长。附近出土的商周时期陶制酒器,证明茅台镇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而附近汉墓出土的酒壶等专用酒具,则表明了茅台地区酿酒业早在汉代已具一定规模。公元前135年,令汉武帝赞叹“甘美之”的枸酱酒,便是今日酱香酒鼻祖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镇美酒,犹如赤水河一般流淌千年。元代,播州(今遵义)军民宣抚史杨汉英向朝廷特贡茅台酿造的烧酒。明末清初,茅台古镇的回沙酿酒工艺逐渐形成,对后世茅台镇酱香型白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茅台美酒,自古与国家兴亡有着密切关系。时光流转,明朝末年,一代名将陈继盛为辽东皮岛总兵,早年为袁崇焕麾下将领毛文龙之副将,陈继盛深孚人望,在皮岛诸将中资历、威望居首,始终效忠大明王朝,对后金政策强硬,被朝鲜人认为是皮岛军中极为开明和忠勇的将领。毛文龙死后,袁崇焕将东江镇分为四协,命令陈继盛,刘兴祚,毛承禄等人分管。后又合为两协,陈继盛,刘兴祚分领。
刘兴祚战死后,崇祯三年四月十二日,叛降后金的刘兴祚之弟皮岛军协事都司刘兴治,为刘兴祚战死后未获明朝恩恤强烈不满,勾结煽动刘兴治作乱。刘兴治在皮岛诸将祭奠其兄时,与刘兴基率军三百余人突然袭击陈继盛,将陈继盛及其亲兵一百多人全部杀死,后刘兴治率军投靠后金。陈继盛死后,辽东一片混乱,这也加速了清军的入关和大明王朝的覆灭。
陈继盛死后,其妻携子逃到西南地区隐居,几经辗转,后落业于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德庄村。陈氏家族,从此在茅台生根发芽,散叶开枝;陈继盛将军为国忠诚、无惧生死的品格,也在陈氏家族中代代流传。
茅台镇德庄村,因有历史文物“茅台德庄三合院”而得名。三合院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系穿斗式木结构青瓦面民居。系陈继盛贤裔岁进士、修职郎陈大常,抜贡、州判、赠都察院经历陈于逵住宅。占地1200平方米,坐南向北,由石围墙、朝门、三合院、影墙等组成,具有居住、防御等功能。建筑布局主次分明,纵横规整,是典型的黔北民居式建筑。《贵州通志》、《遵义府志》、《仁怀县志》、《贵州商业古镇——茅台》等史志性丛书均对德庄三合院文物的人和物进行详细记载和介绍。2005年6月,仁怀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仁怀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合院的历代主人,均与当时社会贤达多有交游,与当时的翰林院编修、巡抚翁同书,贵州巡抚黎培敬,叙永厅同知李凤翰,仁怀县儒学正堂杨大镛,举人史胜书,云骑尉汪克宪,仁怀知县洪用勤、汪丽金,恩进士郭中瑚等多为徳庄文物群留墨宝。陈氏后裔陈于逵显忠殉国后,圣旨“忠烈永垂”,加“都察院经历”衔,陈氏子孙世袭恩禄。而茅台德庄所积淀的厚重文化,注定要为茅台地域文化增添浓墨重彩的注脚。
茅台德庄因地处川黔交通要道,为清朝时期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自古商贸繁荣。自落业茅台德庄后,陈氏后裔耕读为本,诗书传家,副以商贸。德庄主人均有家酿传统,德庄之酿得益于茅台古镇最原始的工艺,所酿之私房陈氏烧酒,只用于宴请宾朋,馈赠重要朋友。由于德庄主人交游广泛,陈氏私房烧酒远近闻名。
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因战争、社会条件等因素影响,茅台德庄陈氏烧酒一度中断酿制。1983年,德庄主人陈果与陈绍松兄弟在茅台镇德庄复建酒厂,取名仁怀县怀庄制酒厂。历经三十多年发展,逐步发展成为遵义市五强白酒企业,仁怀市十强民营企业。
怀庄酒业集团
如今,怀庄集团拥有三个规模基地,年产优质酱香白酒5000吨,拥有员工1000余人,公司总资产已逾15亿。怀庄先后获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中国驰名商标、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等荣誉。
怀庄酒业的发展启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受益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集社会、政策、文化、市场等诸多条件合力。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怀庄创业者是茅台德庄陈氏贤裔。
茅台德庄陈氏是军事世家、商贸世家、同时又是文化世家。军事世家的执着与坚毅铸就怀庄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商贸世家的敏锐与果敢培育了怀庄人务实与创新精神。文化世家的儒雅与睿智,养成了怀庄人诚信与仁爱的人文精神。三种精神的撞击,成就了怀庄人特有的品格与理念。
茅台镇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