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酒是这两年白酒行业的现象级产品,无论是行业内还是消费者,眼前铺天盖地而来钓鱼台各类产品,不同包装、不同名称,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多次有朋友发来一个包装,问我产品特性,我竟然发现从未见过、无法回答,钓鱼台酒之火,可见一斑。
酱香型白酒并没有第二品牌,茅台以外都是小弟弟,所以造成了茅台以外第二梯队的空白,无论是习酒、郎酒都远远达不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商务宴请为主的中高端消费市场需要一款与茅台同样充满特殊品牌背书的产品,这一点国台、郎酒、习酒都不具备,而钓鱼台酒恰好满足了消费者特有的心理诉求,所以当她开始尝试市场化的时候,市场接受速度非常快。并且不断孵化出了多种多样的产品类型,在白酒行业内火的一塌糊涂。
但是火就代表发展的好吗?现象级产品一定代表了向好的模式、趋势吗?
第一,钓鱼台酒目前并没有超级单品。
茅台的超级单品是飞天,五粮液的是八代,泸州有国窖1573……但是目前钓鱼台酒的核心产品是什么的时候,大家竟然想不到。有人说是国宾、贵宾、十年陈酿,有人说是总统酒,尽管贵宾、贵宾市场存在时间比较长,但是消费者认知度并不高,价格定位与超级单品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比起那些经销商精心打造的开发品,无论从包装上、宣传上还是定价上相差甚远。
一个没有标杆性产品在市场上确立社会地位的品牌,也是令人深感迷惑。
第二,钓鱼台酒各类开发产品没有明确的定位。
茅台产品的分级策略很明显,依据不同的口感、年份、概念划分出了飞天、陈酿、年份酒等产品,这些产品代表了不同的消费人群,有着明确的营销理论支撑。反观钓鱼台,在各种包装面前,谁也不知道A好在哪里,B又比A好多少,产品定价依据到底是什么。
这一点上,国台酒尽管模仿茅台的痕迹很强,但是分类很清晰,比如国台十五年,国台龙酒,从根源上对国台的系列产品就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差别。
反观钓鱼台,截止到目前,没有谁能说清楚钓鱼台究竟有多少种包装,就连酒厂本身恐怕也处于模糊的状态。对于消费者而言,钓鱼台产品的差别仅在包装上而已,就连开发商自己都说——我们只是穿的不一样,这个是OL办公风,那个是制服诱惑,还有的是古装风,至于酒体的差别以及产品概念,除了包装以外完全说不出来。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三,钓鱼台酒开发商们多数没有营销机制,随意性强。
钓鱼台酒开发商们有传统酒商,也有跨界进入市场捞金的其他行业金主,但共同的目的都是谋利。借着酱酒的热炒,大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产品,终端渠道的推广几乎毫无章法,能做到什么地步全靠人脉关系。至于营销推广策略,普遍依靠朋友圈晒图。看起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实除了初期的珐琅彩珍品一号、龙樽外,其他大多数产品并没有核心营销概念支撑,甚至只是大家脑袋一热,人民币一拍,设计个包装就开始灌酒,然后依靠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开始硬推广,久而久之,终端渠道都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怎么做好。
今年唯一的看点可能是蓝色茅台的运营商进入了钓鱼台酒序列,也许能带来一丝新意吧。
第四,钓鱼台酒最大的问题在自己。
钓鱼台酒与其说是酱酒热的受益者,不如说是茅台热的受益者,所以钓鱼台酒对茅台酒是有依附性的,没有人能说清楚钓鱼台酒的除了名称之外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产区概念吗?是包装吗?是生产能力吗?是品质吗?是品牌故事吗?
都不是,到底是什么,只有钓鱼台酒自己清楚了。所以钓鱼台酒最大的困境也是自己,所有的表象都只是内在的外延,钓鱼台酒自己不想清楚,别人只会忙着收割,到最后扔下一地鸡毛拎着钱袋子拍拍屁股走人。
钓鱼台酒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众多的开发品,在这一片红海中,注定有人出局,有人入局,反反复复中几家欢乐几家愁。
今年又有很多人开发了新的包装产品,钓鱼台酒在研发标新立异包装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普通消费者看来,原本是个酒类企业,如今成了包装潮流引领者,不管怎么样,也是一种创新吧。
其实钓鱼台酒目前存在的问题,所有人都知道。
就是不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