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南宋文学家辛弃疾以其奔放豪迈的铁汉形象和细腻柔媚的文人柔情,数百年来不断鼓舞华夏子孙的文化自信。10月16日下午,“玉壶光转--辛弃疾诗词鉴赏与朗诵活动”在玉壶台酒业山东运营中心举行。
宋遂良、吕家乡、袁忠岳等著名评论家以及多位诗人、朗诵艺术家就辛弃疾诗词艺术特色、诗词朗诵艺术形式等话题展开漫谈。
本次活动由玉壶台酒业品牌文化顾问赵林云教授主持,简单介绍活动主题和流程后,著名文学评论家,88岁的宋遂良先生首先表达了对辛弃疾及其诗词的见解。
他表示,济南是辛弃疾的家乡,济南人民对辛弃疾的喜爱不言而喻,如今的济南不断产出着大众喜闻乐见的“辛弃疾文化”,赵林云所著《剑胆诗心北国魂》就是他所喜爱的代表之一。
著名文学评论家宋遂良
宋遂良说,辛弃疾作为“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因此常被拿作与苏轼比较。“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明显比苏轼多了一些豪迈和悲壮,其年少时的壮志情怀到年老时的低沉凄凉,使人读来感慨万分。
随后,85岁的著名诗歌评论家袁忠岳先生分享了自己对辛弃疾部分诗词的见解。他表示,以《破阵子》中的“可怜白发生”为例,一虚一实中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其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让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而“白发”二字则是以辛弃疾所擅长的一种“趣”,将愁思转移,令读者产生“联想”。
著名诗歌评论家袁忠岳
袁忠岳认为,诗分三六九等,创作形式也分五法九品三工,这种难得的“趣”,则稳居其中之上。从辛弃疾诗词中之“趣”所得的多种启发,是其最令人陶醉之所在。
同是88岁的著名诗歌评论家吕家乡先生对“苏辛”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二人同是宋朝伟大文学家,又共同喜爱豪放派的创作风格,但也有不少迥异之处。除了作品寄托情感和艺术手法不同之外,相较苏轼诗词中连续、轻缓的情感色彩变化,辛弃疾所抒情感则大开大合、急转直下,变化幅度常令人意想不到。
著名诗歌评论家吕家乡
“西北望长安”的远眺之后,谁人能想到是“可怜无数山”的迷茫?“青山遮不住”的美景之后,谁人能想到是“毕竟东流去”的不舍?“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放背后,谁人能想到是“可怜白发生”的无奈……
著名诗人马启代则从辛弃疾的精神思想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辛弃疾诗词中的“气”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种难得的精神。其中的斗争精神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即使是在国泰民安的今天,我们亦不能丢失这种“气”,应当继承这种人性的光辉,把当代青少年所需的气概发扬出来。
著名诗人马启代
马启代说,这种精准的借鉴和发扬,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辛弃疾的历史背景与当今不一样,我们应当选择性地去吸收。在理解他的豪言壮志的同时,避免青少年误解其中的冲动。
赵林云教授则认为,相较于辛弃疾诗词中的斗争精神,我们更应该投身到他诗词艺术的研究中去。其作品的文化价值是取之不竭的宝藏。赵林云在分析讨论各位评论家观点的基础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补充了辛弃疾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之异同。
玉壶台酒业品牌文化顾问赵林云
本次活动更像一场雅集,采取了一边漫谈一边朗诵的独特形式。通过朗诵,书册上的辛弃疾诗词更加生动、真实地得以呈现。男艺术家将其中豪迈奔放、沉雄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清平乐·村居》等作品中的趣味与柔情,则刚好是女艺术家所长。
著名朗诵艺术家、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侯波,青年朗诵艺术家、配音演员郝韵,山东广播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潘娇,青年朗诵艺术家、配音演员刘宗分别朗诵了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等作品。玉壶台酒业董事长赵斌也随之朗诵了与玉壶台文化紧密相关的宋词作品《青玉案·元夕》。
著名朗诵艺术家、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侯波
青年朗诵艺术家、配音演员郝韵
山东广播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潘娇
青年朗诵艺术家、配音演员刘宗
玉壶台酒业董事长赵斌
在众艺术家的朗颂声中,每个人都能从这种沉浸式的作品欣赏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大家对辛弃疾诗词的情感了解得到一定的升华。在活动后的晚宴中,各位艺术家的朗诵表演更是为酒桌氛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活动中,大家还就朗诵中的断句、技巧、情感等要点进行了仔细斟酌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朗诵中豪迈、奔放的文学内容须注入以情感,切不可用大幅提高分贝的方式进行表达。
同时,各位评论家和朗诵艺术家表示,当代朗诵表演应当区分朗诵和表演的关系,把功夫下在钻研作品和作者的内涵上,做到“不浪不耍”,避免以过于自我的形式去朗诵他人之作。